一大早,高中時的班長發我微信,這真是少有的事,他這人幾乎不玩微信,幾乎也從不主動發微信給我。
他說:“早安!周末愉快!今天我準備帶上父母與孩子出去玩一玩!
想來也是蠻奢侈的一件事?!?/p>
真是一人一世界,在我看來出去玩不很正常嗎?為何他會覺得是件奢侈的事呢?工作與生活本身就是相互交融的,于繁忙中置入閑樂,樂完歸來再奮斗,這樣不是該有的和諧生活嗎?我是從不會有他那樣的想法的,想出去玩,隨時出發,一切跟隨心的指引。
但因為我有些了解他,我知他所說話的深層語意。他從小就是一個特別要強的人,學習刻苦努力,從不懈怠任何時刻。他對自己苛刻得不近人情,我猜想在心理上,他也許是想向某人證明他的能力,又也許是想向自己證明,證明自己是優秀的人。為什么他會有這樣強烈的工作狂偏執,我猜想他也許還沒從中考和高考失利的痛苦中解脫出來,還不能接受那樣的失敗,那樣的自己。所以他拼了命的工作,賺取財富,在外人眼里已經相當不錯了,三、四線城市,幾千萬資產,這輩子也用不完了??墒牵恍?,他不允許自己松懈下來,他必須讓自己持續工作,心里上才會減少負罪感。他若不意識到他問題的根源,并糾正它們,再多的財富,也未必令他幸福滿意自己吧?
我說:“怎么會呢?
多少偉人在生命的盡頭,他們想到的不是我這一生創造了多少財富?到過哪些地方?吃過什么山珍海味~
他們更多想到的是,你今天即將要做的事情所留下的美好回憶。
去吧,不要有負罪感,你本來就值得擁有這一切的[強]。”
他說:“好嘞”,我想越是獲得更多人的支持,他的心里的負罪感越會減少吧?
斯科特 派克(1936-2005),美國著名作家、醫學博士、心理治療大師,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杰出的心理醫生?!?/p>
他說:"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p>
看來還真是對極了,問題是我們人人都有心理疾病,我們可怎么減少疾病帶來的苦悶呢?推薦大家去看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本書從自律、愛、成長和信仰以及恩典等方面,給我們一些實用的方法,讓我們的心智開啟成熟之旅。
派克說:“我們之所以能具備愛的能力和成長的意愿,不僅取決于童年時期父母愛的滋養,也取決于我們一生中對恩典的接納?!?/p>
認可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做到盡人事,聽天命即是大悟之人,也是真正心智成熟之人。
徐永萍
2018/12/2上海
歡迎善良有愛心,樂于奉獻的友人,搜索微信公眾號“胸無城府心如玉”,關注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