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金融市場回顧
1.公開市場及貨幣市場
為了緩解年中繳稅期資金緊張,上周央行向市場凈投放4715億資金,本周陸續回收流動性,其中逆回購只操作了500億元,本周有46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回籠4100億元;本周開展2977億元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和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另有5020億元MLF到期。從全口徑測算,央行本周凈回籠4143億元,創逾5個月以來單周新高。下周僅有500億逆回購到期。
本周稅期已過,資金面較前期相對寬松,貨幣市場利率小幅回落,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加權利率DR001、DR007、DR014分別報2.6255%、2.6389%和2.6959%,比上周下降了20BP,19BP和28BP。
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期限在1個月以內的利率也比上周有所下降,1個月以上的利率水平波動不大。
2.債券市場
本周利率債交易波瀾不驚,收益率波動甚微,長期利率窄幅震蕩后比上周略有上升,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190210收于3.5450%,比上周漲1.25BP;10年期國債活躍券190006收于2.9850%,比上周漲1BP。5年期活躍券與上周基本持平。
3.國債期貨
本周,國債期貨沖高受阻,10年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本周累計漲0.01%,連續第五周上漲;5年期主力合約漲0.02%,2年期主力合約漲0.02%。
4.股票市場
本周一(7月22日),科創板25只新股上市交易,市場反應強烈,投資者交易熱情高漲,當天主板資金受到分流作用的影響,上證綜指大跌,后四天在科創板高科技股的帶動下,主板市場震蕩上行,上證綜指收于2944.54點,本周上漲了20.34點,漲幅0.7%。從成交量來看,量能沒有配合放大,后市的上漲空間仍需謹慎看待,其對債市資金的分流影響也不會太大。
二、重要資訊及對債市的影響
1、同業信用分層,監管著力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本周各金融市場都表現平談,市場供給趨于均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降低,資金多用于配置利率債。信用分層下,中小銀行通過同業負債籌集資金依然困難,其較高的債務杠桿率恐無法維持,無奈之下,只能處置利率債等流動性資產,對這債券市場是一個利空因素,而且,如果債務杠桿率大幅下降,其拋售的利率債就會越多,在沒有更多資金進場的情況下,收益率也將會逐步走高。
中小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主要可能還是不良資產高,形成不良資產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混亂,而完善的公司治理需要有明晰的股權結構。
為了加強股權管理,銀監會早在2018年1月5日就印發了《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加強商業銀行股權管理,規范商業銀行股東行為,保護商業銀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維護股東的合法利益,促進商業銀行持續健康發展。
時隔一年多,7月23日,銀保監會又印發《商業銀行股權托管辦法》,明確了股權托管的時間表:未托管的商業銀行應在2020年6月底前按《辦法》要求完成托管,已托管、但不符合《辦法》要求的,應在同一時間期限內完成整改;對于股權確權,應當與股權托管工作同時進行,商業銀行應在2020年6月底前完成不低于80%的股權確權,在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股權的確權,因特殊原因無法確權的除外。
完善股權管理有助于中小金融機構建立一個長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有利于中小金融機構的長遠發展,也有利于化解中小金融機構當前的信用危機。
除了規范股權,監管部門還在幫助流動性風險較大的中小金融構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幫助其度過難關,恢復其在金融市場的融資能力。
2、豬肉價格上漲,通脹預期壓力大
從長期歷史變化來看,引發CPI變化的主要因素為食品項目,食品大類占據CPI全部內容的權重為32.79%,其他為非食品項目,而食品大類項目中豬肉占比達3%,具有非常強的季節性。
近期,多省豬肉價格上漲,湖南生豬價格全面快速上揚,每公斤均價突破18元,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等多部門7月25日聯合發布《關于印發我省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十條措施的通知》,要求切實做好廣東省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各項工作,并部署10項措施,切實落實生豬產業發展,保證豬肉市場供應充足。三季度通脹壓力仍然值得關注 。
通貨膨脹率的變化是與長期利率最為直接相關的指標,在當前經濟疲軟的情況下,貨幣寬松的強度受制于通脹壓力,因此,應重點關注價格指數的變化,以期對未來貨幣寬松政策的落地有一個初步判斷。
3、貿易談判重啟,市場不再寄予厚望。
據商務部消息,將于7月30日-31日在上海舉行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重啟經貿磋商是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與貿易采購沒有直接的關系。
貿易談判一波一折,其對市場的影響已經充分反應,人們已經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從雙方的戰略角度來看,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雙方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因此,談判之路任道重遠,務實之舉是如何將貿易影響降至最低。
4、全球經濟衰退,多國開動印鈔機
全球經濟增長乏力,IMF下調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19年、2020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3.2%、3.5%,均較此前預期下調0.1個百分點。中國經濟正面臨轉型升級,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質量,而不是單純數量上的經濟增長,總需求主要依靠強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實現經濟的穩步發展,但在轉型陣痛期出現一些企業破產及倒閉也是市場出清的必然結果。
降息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推動本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工具,本周四,土耳其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從24%降至19.75%,下調425個基點,這是土耳其央行自2015年2月以來首次降息,降息幅度高于市場預期;緊接著周五俄羅斯央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7.25%,至一年來最低水平;本月18日,韓國央行決定將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
截止目前,全球有大約20個國宣布降息,其中也包括澳利亞等發達國家,說明各國面臨的經濟衰退壓力增大,貨幣寬松成為一種全球趨勢,在此背景下,央行行長已經明確表態,不會跟風降息,要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情況,獨立制定貨幣政策。
無論我們降不降息,對債券市場都是利好,國外降息會使我國的債券等資產具有投資價值,吸引外資流入,如果跟隨降息,那就是直接利好債券市場了。
交易策略及建議:隨著稅期結束,央行逐步回收市場的流動性,資金面重回適度寬松。近期市場處于數據空窗期,利率主要受資金面以及消息的影響較大,預計在7月份的金融數據公布之前,貨幣政策仍然以穩健為主,資金面不會有大的波動,長期利率也將延續橫盤整理走勢,操作上以觀望為宜,持倉較輕的可在利率上漲時逢高吸納,若8月份經濟數據不及預期,長期利率有望震蕩下行,市場迎來交易機會。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本文同時發表在作者公眾號“鯊魚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