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朱自清的美文,好幾篇都被收錄在兒時的語文課本里,再讀起來尤為親切。
思緒也跟著,回到那時的教室里,回到寒窗苦讀的歲月里,回到了,同學們一起大聲朗讀的記憶中。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現(xiàn)在再讀,很多遍之后,依然覺得美,愛不釋手。
忍不住的,主動背起心愛的片段,閑時在嘴邊小聲嘟囔幾句,一遍一遍的慢慢回味,真是妙呀。
最是喜歡朱自清描寫景色的散文,令人心曠神怡,讀來是美的享受。整個人都隨之放松,完全的沉靜在那優(yōu)美的事物中不能自拔。
《荷塘月色》最是寫的巧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微風過處,送來的縷縷清香。香氣,本是屬于嗅覺的東西,卻轉(zhuǎn)換成聽覺,如那渺茫的歌聲,惹的人展開聯(lián)想,好像也在哪如仙境的地方走了一番。
這本書的亮點,在于每一章結(jié)尾處,都有鑒賞文章的解析。很專業(yè)的從段落結(jié)構(gòu)、主旨大意、敘述角度、思維邏輯、寫作心情等方面一一點評。像極了那時,看練習冊上的閱讀理解題答案解析。
我自然是沒有那么專業(yè)的水準,去這樣深入的分析一篇文章的好。只是以讀者的心態(tài)在欣賞著文字,想想以前做語文答卷時,還是有很多難度在里面的,分數(shù)不佳,完全可以理解。
那時我對語文并不感冒,一是當時,感受不出文字的美,保持課文只是考試需要的觀點,讓我對美文的感覺很麻木。
二是名家的美文往往要求背誦,反而一看到,就更加煩感。
三是那時,我書讀的最多的,還是優(yōu)秀作文集之類的,事實上非常枯燥。
感受不到文字的美,自然是提不起興趣了。
現(xiàn)在長大了,不需要學習課本了,可我卻想念起那時的語文課來。優(yōu)秀的美文幾乎都收錄在課本里,能和老師一同學習,相互探討,交流。
還可以寫寫作文,優(yōu)秀的篇章可以在全班朗讀。有人愿意教你些什么,心中的疑惑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互換心得體會。
現(xiàn)在體會到文字的魅力,也偶爾很有興致的寫寫作文,卻沒有人來提點一二,一切只能靠自己自學完成。
巖上有許多棱角;瀑流經(jīng)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據(jù)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如果當時那個幼小的我,能像現(xiàn)在一般喜愛文字的魅力,小小的語文課堂一定像天堂一般,是喜愛寫作之人最美妙時光了。
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也不知是何時,改變了對文字的看法,漸漸的為之著迷。文字的魅力啊,寥寥幾筆,便能將心頭的情緒化解于無形。文字的世界里,是那樣的美,讓人瞬間忘卻生活的苦悶,使心理得以解脫。
不經(jīng)連連贊嘆,文字怎能寫的如此之美呀!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