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倘若你沒有這么多苦難,沒有這么多抱憾,我是不會這么熱烈地愛你的。我不喜歡正確的、從未摔倒、不曾失足的人。他們的道德是僵化的,價值不大。他們面前沒有展現生活的美”——鮑里斯·帕斯捷爾克納《日瓦戈醫生》
01
那些在生活中總是一本正經、一板一眼的人,能夠從他們身上嗅到一股被傳統思想馴化的行尸走肉氣息,絲毫沒有靈氣。這樣的人頂多值得我尊敬,但是對不起,我們不能是朋友!
有一個朋友,多年沒有聯系了。不要問我為什么,只是因為他無趣。記得有段時間跟他聊天,我和他談風花雪月,他卻和我談世人皆知的人生大道理。從小到大,聽過的大道理不比他少,作為朋友能不能聊一些走心的、令人愉悅的話題,不要動不動就談沒有營養的大道理。
大道理從小聽多了,不需要再重復。我只求作為朋友,我們能夠在平淡的生活創造一些意外,增添幾分驚喜。創造我們共同的美好回憶,讓這些記憶隨著時間,沉淀、發酵、升華。
所以,在我的世界里,除去利益以外,如若真心想交朋友,請選擇那些你認為有趣的朋友。“有趣”二字看似簡單,實則是擇友的高標準。
02
我喜歡那些偶爾出格的人,因為他們總能給我出乎意外的驚喜,能夠帶給我不一樣的體驗。他們往往不按套路出牌,身上展現著勇于挑戰規則的冒險精神。
初中時,班上有個同學個字很小,喜歡上課搗亂。習慣了班上有他的存在,每次老師把他趕到教室外罰站,心里總替他打抱不平。沒有他的存在總會感覺眼皮多了幾分重量,感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偏高。盡管,上課時他看起來似乎很不用心,老師講課,他總喜歡接一些出格的話,比如“摳鼻屎”,“比巴卜”,“華主任”等俏皮話,經常惹得老師生氣,拿粉筆扔他,甚至用腳踹他。
不過,我們班上大部分同學都很喜歡他,包括我在內。難以想象沒有他在的課堂是多么無趣。多虧他初中三年的付出,犧牲了小我,成全了大我。
03
多年之后,那個一本正經的朋友沒有聯系了,似乎一生都不會再有聯系。而初中時,喜歡出格的同學,卻一直保有聯系。
一生之中,或許總是被各種規則、教條、社會規范馴化,讓我們順從家長、老師、團體、組織和社會,成為社會認可的“好人”。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成長的我們,那個深埋在內心的“我”去哪里了,失去了自我,你還會感覺幸福嗎?
有人問過我一個問題:什么人最可愛?我的答案是,有獨特個性的人最可愛。如果我們被社會規范馴化得一模一樣,那么誰最可愛?所以,我喜歡那些不按套路出牌,偶爾打破規則,甚至是重新創造規則的人。
那么下一個可愛的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