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周完成了《游戲力養育》一書的閱讀,這本書的作者是勞倫斯·科恩,這本書是繼《游戲力》20年后的更新,而這次的更新更是結合了科恩老師自2016年將游戲力中國化的經驗而寫的,可以說是一本專門為中國父母而寫的“游戲力”的育兒指南。
? ? ? ? 書中有一個核心的模型“聯結-輕推-向內看”,這是書中緊緊圍繞的內容。
? ? ? ? 聯結,是一種情感紐帶,而聯結經常會出現三個狀態:聯結、鏈接斷裂、重建聯結。聯結斷裂是一種常態,“養育的目標不是避免聯結斷裂,而是盡早發現聯結斷裂,盡快重建聯結”。結合三角模型,我會發現,要盡早發現聯結斷裂,首先要做到向內看,只有向內看越多,形成一個思維習慣,才會擺脫應激反應,而是發現親子關系的狀態是聯結斷裂,而不沉浸于自己的情緒之中。說到這個沉浸情緒之中,書中在聯結這部分有說到一個畫面,就是孩子早就做好重建聯結的準備,而父母卻還沒有。看到這里,我就發現,很多時候確實真的是孩子先來試探、嘗試重建聯結,而自己卻一直沉浸于情緒中而拒絕重建。不得不反思,其實孩子的聯結能力確實是比成人要強得多。但要相信一件事情,“重建聯結,永遠不嫌早,也永遠不晚”。
? ? ? ? 輕推,是在孩子情緒臨界點,堅定而有愛地,推力輕輕地推動孩子行動(再向前一步)。情緒臨界點,“是一個心理位置,在這個點上有能力面對恐懼,雖然感到害怕,但還能有所行動,至少應再往前一小步。”輕推的五個原則:1、始終陪伴;2、速度要慢;3、經常暫停,永不放棄;4、保持在情緒臨界點上;5、始終基于情感支持。
? ? ? 向內看,是父母去看看自己在某個事件的感受、想法和期待;也去看看孩子內心的感受、想法和需要。其實,我的理解是,向內看是一直貫穿于所有的,因為這是讓自己慢下來的方法,也只有讓自己慢下來,才能真正地看見自己、看見孩子,然后去尋找不一樣的養育方式,而并非重復原有無效的養育方法。這是一個很深的功課,也是要學習好除了從原生家庭“遺傳”而來的方法以外,其他養育方法的一個重要的根基。突然想到一句話“我們終將活成我們討厭的樣子”,其實就是因為我們身體帶著原生家庭給我們的記憶。很多時候,每當我說出一句話,我會看到我媽的影子,甚至在教訓我兒子時,我們還試過同時出口,語句、語氣如出一轍。我也會因此而感到害怕,因為我不希望我的兒子活成我的樣子(我想很多媽媽學習育兒也是有一定程度源于這個原因)。所以,向內看,是一個方法,也是一個狀態,慢下來,看看自己,先去看自己,才會看到別人。
? ? ? ? 游戲力養育,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狀態,若你沒有游戲力的狀態,那么這樣的方法最終只會淪為父母希望操縱孩子的工具,當然孩子是有感受的,最終他不會買你的賬。如書中所說“游戲的目的是建立聯結,而不是哄騙或者控制孩子去做你想讓他做的事情”,“很多時候不管用是因為太專注于技巧而忽略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