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到木心先生,是一首歌《從前慢》。為此,我也曾寫過一篇文:不是從前慢,而是你走的太匆忙。
閑來讀讀先生的句子,頗有感觸。
簡書首頁上,曾經能有60%都是書評啊、讀書主題的文章。我會被標題吸引進去,可能很快地滑到下面,掃一遍,沒有什么干貨,就退出了。
讀書這個東西,我覺得是比較私人的東西。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的道理,感謝現在發達的信息和媒體,提供我們“聽書”這樣的服務。但是遇到好的書,我仍然愿意,在一個溫暖的午后,享受和作者單獨的一次邂逅。
有人一看書就賣弄,多看幾遍再賣弄吧 ---- 多看幾遍就不賣弄了。
看清世界,是一個智者的基本水準。
看清了,不是感到惡心,而是會心一笑。
你現在讀到的我,是不是你想要看到的我的樣子?
而,我認為的我,是不是你們想象的樣子?
我不知道。
似乎,也不重要。
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卻看到了人心的淺薄。
文字的簡練來自內心的真誠。我十二萬分的愛你,就不如我愛你。
我的先生不是一個極盡浪漫的人,包括戀愛的時候也不是。
但是,我們有屬于我們倆的小情調。
在南半球的日子,雖然平淡,但是甜蜜。
讓我們更多的時間注重在兩個人形成的這個第三方家庭上。
生活的最佳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
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
有人說,做自媒體的,有人開始留下和你意見向左的評論,對你攻擊的時候,那么你就成功了,因為你制造了話題和流量。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每次寫文章,我不想要表達我強烈的站邊和態度,我想保留讀者思考的權利,想要給我的立場一點隱私。是不敢嗎?可能更多一點,是不在意。
不在意制造的流量,不在意你們眼中的我。
先把自己眼中的自己做好,就夠難了。
得空,就關注些身邊的花草吧。
沒有足夠的誤解,就沒有足夠的知名度。
人類想要問上帝一個問題:“我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上帝答:“如果你知道了答案,就可以來見我了。”
可不是嗎,我們的一生就在追求這個所謂的“意義”。
其實,追不追求,最后都會達到,都會知道。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
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
我們把那些控制不了的,都用命運來解釋;
那些改變不了的,都交給時間去修復;
可是,時間不是藥。
有人說,時間是最妙的療傷藥。
此話沒說對,反正時間不是藥,藥在時間里。
無知的人總是薄情的。無知的本質,就是薄情。
說到底,悲觀是一種遠見。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觀。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很多人的失落,是違背自己少年時的立志。
自認為成熟,自認為練達,自認為精明,
從前多幼稚,總算看透了,想穿了。
于是,我們就此變成自己年少時最憎恨的那種人。
迷路,并無小路、大路、長路、短路之區別。
不能說在大路、長路上就不是迷路了。
走在達不到目的的路上,就是迷路。
書寫、撰文 / Sarah Liu
背景圖片/Pinterest
攝影、圖片編輯/Sarah Liu
本文語句出自木心先生 ,背景圖片作者Elicia Edijanto。
希望我的文章,能對你有所啟發。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我交流,每一條評論我都會仔細看,認真回復。
轉載文章請務必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