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了四次的塬上
昨晚看文章時,無端地想起了塬上。
正月的這個時候塬上也許還是寒冷中,也許過不了多久就“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了。
妻子的家就在關(guān)中的塬上。
塬是關(guān)中土地厚厚的土層,是一個高于渭河灘地的一個臺地,和陳忠實筆下的灞上藍田之間的白鹿原相比,我不清楚妻子家鄉(xiāng)的塬叫什么名字,塬有四五公里寬,南面接著秦嶺,由南到北的坡降從7到8度到3至5度,塬上的房子坐南朝北,前面的房子要比后面的高,塬下是渭河平原,塬上和塬下有一個30米高的明顯下切面,渭河在十公里之外。
想想和妻子認識差三個月就二十年了,結(jié)婚快18年了,對于妻子的家鄉(xiāng)塬上,只去過四次。
第一次去上在2001年夏天的八月,和妻子一起回家辦結(jié)婚證。
中午出了長安城,坐西安到眉縣的汽車,出城的時候看到路邊立著一個“阿房宮舊址”的碑,汽車沿著舊的西寶公路要緊不慢地行著,下午三點后到周原上的一個古鎮(zhèn)——啞柏街口下了車。
據(jù)說,周武王打仗路經(jīng)此地,夜晚迷路,問路于一位老人,老人沒有說話,第二天早上一看,為一柏樹,于是呼此地名為“啞柏”。
啞柏是關(guān)中名鎮(zhèn)。
在孔村上學(xué)時,來自陜西的鄉(xiāng)黨良平老講陜西羊肉泡饃的滋味,雖無限向往,但無緣一見。
關(guān)中土地,養(yǎng)出了關(guān)中的小麥,也讓關(guān)中成了面食的家鄉(xiāng),關(guān)中的面食,單就面條種類之多,非他處可見,有油潑面,棍棍面,饸饹(hé le),歧山哨子面,蘸水面,biangbiang 面,手撕面,褲帶面(面條像褲帶),面的吃法有燃面、硬面、爛面、拌面、湯面.....。
面食除了面條之外,還有攪團,涼皮,石子饃 ,肉夾饃,鍋盔,麻食,涼魚,羊肉泡饃,這其中最好吃的還是羊肉泡饃。
早上在城里吃的早餐,一直熬到下午三點鐘到啞柏,下車時肚子已經(jīng)餓了,街口路邊有間店賣羊肉泡饃,進去點了一碗,稍后從里面給端了出來,外加遞過來一碟用醋泡過的蒜,瓷碗如小臉盆一般大小,還要厚,碗里湯醇肉香,叫一瓶漢斯,關(guān)中地區(qū)最好的啤酒,妻子單獨叫的面條,和妻子一起坐下來慢慢地吃慢慢地喝,吃飽喝足后,才去坐車上塬,羊肉泡饃的豐盛,晚上到了飯點,也就沒有再吃。
第二次去是2010年的8月份,帶了兩個孩子,少年朋友5歲,還有他3歲的小表弟。
8月份的塬上,玉米正在抽穗,獼猴桃正掛著果,蘋果也在枝頭,夏蟬中午還在枝頭高叫,夜晚的秋蟲已經(jīng)開始低吟。
不下雨的時候,揚起的灰塵,讓天空有些灰蒙蒙的,下點雨就更好,一片青綠。
下小雨的時候,閑下來去了一趟啞柏,妻子帶著孩子帶著我尋到舊街,點了一碗想念已久的涼皮,我和孩子賣了幾個肉夾饃,出巷子的時候,有賣境糕,還有賣豆腐花,糊麻,還有油茶,吃的時候加上麻花。
少年朋友第一次回到塬上,喜歡肉夾饃,也喜歡了這個地方。
第三次去的時候是2012年的8月份,打算去一次老縣城,但沒有成,中間去了一趟樓觀臺,以及趙大村趙公明出生的村莊。
抽空和妻子上了秦嶺的一座山,翠峰山,秦嶺有72峪,我們?nèi)サ氖擒囉冢偻髂嘤瑴鶘|,駱峪(儻駱道北起點)辛口峪,黑水峪,就峪,田峪,耿峪,澇峪。
進山口時尚好,一進山,大霧迷漫,前方不見景物,在山口的不遠處看了三霄洞后作返。
三霄洞供奉殷紂時周至縣趙大村趙公明三個小妹,“瓊霄仙子、碧霄仙子、云霄仙子”的“三霄仙子”
三霄洞空無一人,大門緊我鎖,和南方煙火繚繞的宗教之地相比,看起來更有人文一些,特別是外墻的字,不知道是何時何人所寫,看上去更有文化的香火氣。
峪中有泉水流水,夏日里寒徹透骨,2016年在神農(nóng)架的山泉也是如此。
第四次去是2014年的春節(jié),妻弟結(jié)婚,前去賀喜。
提前幾天就在門口燒起一堆篝火,村里的人圍著一起閑聊,前來熱,中午管飯。
下雪的時候,坡上的雪壓得有些硬,少年朋友在溜滑著,在南方,雪,畢竟是一種稀罕物。
一下雪,塬上變得安靜下來,出來的人很少,躲在家里的坑上聊天看電視,少年朋友也第一次睡上了火坑。
返回的早上,下起了暴雪,半個小時,雪沒膝蓋,塬上沒有車下來,擔(dān)心下不了塬,后來還是一親戚冒險幫著送了下來。
關(guān)中的塬上,是中國的厚土。
閑時在塬上游走,關(guān)中的富饒,關(guān)中的封閉,讓關(guān)中更有一些古風(fēng)之息。
二 塬的地理歷史
塬,是秦嶺北坡和渭河平原之間的一個臺地。
秦嶺是青藏高原下來的第二臺階,從秦嶺到淮河一線是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還有南嶺為線的嶺南線),在陜西的鄉(xiāng)黨中有“八百里秦川,八百里秦嶺”之說。
八百里秦川是指從寶雞過來到渭南的八百里關(guān)中平原,自古以來是西北的糧倉之地,渭河從其間流過。
站在關(guān)中的大地上,西部的青藏高原,北部的黃土高原和漠北,南部的秦嶺,東部由北到南的黃河到了潼關(guān)一個90度的甩身東去,山川的地理構(gòu)造,將整個關(guān)中秦川之地,圍成一個富饒而受地理保護的區(qū)域(還有一個封閉而成天府之國的四川)。
一個封閉的地理區(qū)域,水利發(fā)達,土地肥沃,足以使得它的民生富有而強大,對于處于這個土地上的國家或部落,封閉的保護,也是強大起來的因素之一。
我有時對比中國和西亞以及歐洲的地理,中國的地理就是一個封閉型的地理,西部的青藏高原,北部的大漠苦寒,東部和南部的大海,形成了一個封閉而強大的中國,也是固步自封的中國。
周朝的先祖從平?jīng)龅碾]地一路下來,到歧山,再到周原,憑借這地理的優(yōu)勢,依賴渭河平原的沃土,周王率領(lǐng)800多個諸侯,戰(zhàn)勝了東部華北平原上的商王朝。
后來秦的先祖西戎部落也是從天水下來,占領(lǐng)關(guān)中平原的秦川之地,才得以一統(tǒng)天下,成就大秦帝國。
關(guān)中是陜西的一個部分,也是華夏發(fā)源的一個部分。
秦嶺和渭河將陜西的地理分成三大區(qū)域,一個是秦嶺以南的南方,漢中和安康,一個是渭河流域的關(guān)中平原,還有就是北部的黃土高原。
三大不同的區(qū)域,不同的地理風(fēng)貌,也是不同的人情風(fēng)俗。
我一直懷疑塬才是古老的渭河平原,現(xiàn)在的渭河平原不過是千萬年來一次又一次的洪水沖刷后下切形成的一個新的河流灘地。
當(dāng)然,我是設(shè)想,并沒有考證。
陜西八大怪之:
板凳不坐蹲起來
房子半邊蓋
姑娘不對外
帕帕頭上戴
面條像褲帶
鍋盔像鍋蓋
油潑辣子一道菜
秦腔不唱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