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
今天在閱讀采銅老師的《精進》,才閱讀到第一章,就有非常多的收獲和啟發,尤其欣賞他對于時間的態度。我欣賞懂得“如何快慢”的人,也是我自己一直追求的生活狀態。
采銅老師講到“平衡時間觀點”,重在平衡二字,也就是我們看待過去、未來和當下的態度。我們身邊的很多人,往往陷在過去的失敗和痛苦中無法自拔,又或者對未來充滿擔憂,把美好的當下都擔憂沒了,而平衡時間觀點,重在正確的認識過去、現在和未來,既可以“從當下審視過去”,也可以“視未來存在于當下”,是一種更具包容性的時間觀點。
作者在提到平衡時間觀的時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留意自己擁有的空間并且享受它——即找到自己的“獨享時刻”,不要疲于奔命。也就是在快的生活中慢下來。
與食物相處也是一種慢
我擁有一個一起成長的智囊團,一起的幾個朋友都有靜坐獨處的習慣,靜靜的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后與自己的內在對話和解,或者只是去感受自己的身體和呼吸。每次跟她們聚會和聊天,我都能感受到大家喜悅平和的狀態,也給我到很多的指導和鼓勵。
除了靜坐,我還有自己特有的“獨享時刻”。我喜歡拍照,之前都是依賴別人或者永遠一個角度的自拍。就在上個月我學習了手機攝影,于是開始利用最簡單的三腳架和手機,完成了我不同角度拍照的需求,而這也成了我新的獨處方式。只要天氣還好,我會在傍晚時分(這個時候的光線很適合拍照)獨自一人帶著書、三腳架和手機,去往江邊開始“自拍”,既滿足了拍照的需求,又得到了很好的放松,一舉多得。
用心的生活
并沒有一種固定的“獨享時刻”,只要是能讓自己放松,慢下來的方式都可以。比如睡到自然醒,運動,觀察一片樹葉,感受微風滑過指尖,在陽光下閱讀或者小憩......只有找到自己「慢」下來的方式,「快」才有意義。
畢竟,“生活”遠遠比其他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