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如何有效應(yīng)對別人的批評和嘲諷
【片段來源】:拆解片段來自《伯恩斯新情緒療法》
【R:閱讀原文】
別人批評你的話有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不對的。如果批評的不對,你完全沒有必要煩惱。把我的話好好想想,想一分鐘也好!許多患者來找我的時候眼淚汪汪的,又氣又急,因為他們所愛的人批評他們,其實這些批評的話失之準確欠考慮,他們沒有必要這么傷心。如果批評你的時候,犯下了不公平的錯誤,你為什么要心煩?你為什么要難過?你以為別人都是完美無缺的嗎?再說了,如果批評是準確的,你也沒理由感覺到崩潰,你本來就就是不完美的,只要承認錯誤想辦法改正就行了,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事實上也是)?不過,要想將這種情緒感知轉(zhuǎn)化為實實在在的理智情緒,可能還得費點心思。
現(xiàn)在,我要教你一種語言技巧,雖然它們很簡單,但可能需要相當(dāng)多的練習(xí),如果有人攻擊你,你該說什么呢?想要提高掌控感和自信心,你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這種困難的局面?
步驟一:移情
如果有人批評你或攻擊你,他(或她)可能是想幫助你,也可能是想傷害你。所以,批評你的人說的話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或者在對錯之間。不過,一開始就糾結(jié)對錯是不明智的。你得問這個人一系列特定問題,以了解他(或她)的真正意圖。提問時不要輕易下結(jié)論,也不要急辯護。相反,你應(yīng)該不斷的提問,問的越細越好,想辦法從批評你的人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這個人只是用含糊不清,亂貼標簽侮辱人的方式攻擊你,你應(yīng)該讓他(或她)說詳細點,要對方指出他(或她)到底反感你哪一點。執(zhí)行這一步,你需要花點精力才能擺脫批評者的無理糾纏,不過這樣可以將“攻擊—防守”型的交流轉(zhuǎn)化為相互尊重的合作關(guān)系。
步驟二:消除批評者的敵意
如果有人用槍指著你,你有三個選擇:第一,站起來用槍指著對方,這通常會同歸于盡;第二,你也可以跑,也可以躲避子彈,這一般會讓你感到屈辱,自尊全失;或者第三種方法,你可以原地不動,運用技巧消除對方的敵意。到目前為止,我認為第三種方法是最讓人滿意。只要你能平息對方的怒火,你就是勝利者;而且在一般的情況下,對方會認為自己勝利了。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很簡單。不管批評者說的話是對還是錯,一開始都想方法認可他。如果對方說的完全是胡說八道,你可以在原則上認同批評者;或者你可以在批評中發(fā)現(xiàn)一些真實的成分,然后予以認可;或者你可以承認,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他(或她)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步驟三:反饋和協(xié)商
遭到批評時,只要使用移情法認真傾聽,然后再想辦法認同對方,消除對方的敵意,你就需要以機智又不失堅定的方式,解釋你的立場和感受,同時還要探討雙方之間的任何認知差異。
請根據(jù)上面的【R】寫出你的:?
【I:用自己的話重述原文】
What:面對別人的批評,大多數(shù)人心里都不會很好受,如果是錯誤的批評那更是不能接受。所以,面對錯誤的批評,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惱怒,因為這些批評的話是對方欠考慮的,那為什么要心煩難過呢?要知道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對方也會犯這樣的錯誤。如果批評是正確的,你也沒必要崩潰,因為你也不是完美的,只要想辦法改進就好了。當(dāng)然,在實實在在面對這樣的情況的時候,要做到這樣的理智確實很難。不過按照批評應(yīng)對三步驟法多加練習(xí),就可將情緒告知轉(zhuǎn)化為理智清醒,增加掌控感和自信心。
Why:由于認知、習(xí)慣、環(huán)境等等的不一樣,在面對別人的批評的時候,通常會有這幾種反應(yīng):01、辯解回擊:認為對方說的是不對的,對方是不了解我們的,從而給對方反擊回去,甚至是大吵一架,失了面子,壞了關(guān)系。02、逃避投降:認為對方說的不對,我也懶得和你說,即使你說的是對的,我也不想聽,惹得雙方不高興,也沒有解決問題。
How:步驟一:移情
對方批評你,可能是為了你好,也可能是為了傷害你,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要搞清楚對方的真正意圖是什么,那么通過提問題來了解就是一種很不錯的方式,問的越細越好。如果對方真的是惡意中傷你,那么可以讓對方說出具體討厭你的那個點是什么。這樣就可能可以從攻守的交流轉(zhuǎn)化為相互的尊重。
步驟二:消除敵意
如果對方的批評是有理的,確實是這樣的,那么我們就要大方的接受和承認,感謝對方的有心提醒。當(dāng)然如果對方的批評是不正確的,我們也要學(xué)會在其中找到合理的部分來認同對方,畢竟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批評,即使不那么正確我們也要學(xué)會接受對方的情緒。讓對方有勝利的感覺,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敵意。
步驟三:反饋協(xié)商
運用了前兩步,我們能夠做到認真的傾聽,接納對方的情緒,認同他,基本就可以消除敵意,并且機智而不失堅定的方式,解釋自己的立場和感受,對方共同來交流談?wù)撓嗷ブg的認知差異等等。
Where:面對批評和不理解這些時候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和父母之間、同事之間、用戶之間、朋友之間等等。在練習(xí)的初期尤其是問題非常激烈的時候,這樣的方法就很難實用,因為你整個人都被情緒占領(lǐng)了,那么需要暫時的暫停或逃避也不失為一個好方式,情緒平凡后再來解決。
【A1:描述自己的相關(guān)經(jīng)驗】
畢業(yè)兩年多的時間,作為父母自然希望我能夠回到老家,成家立業(yè)過得安穩(wěn),偏偏我就不是一個追求安穩(wěn)的人,就喜歡活得有價值有意義,瞎折騰。從大學(xué)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在折騰,常常自己都很忙,前不久,老爸就說了:你在外面不行就給我回來,真的是讓你自由散漫慣了,你看你畢業(yè)這么久沒給你任何壓力吧,家里面沒讓你出一分錢哇,你說你混些啥子,還一天忙得很,要不就給我滾回來。
當(dāng)時聽他這么講,我就火了:你曉得我的干啥子,你沒給我壓力,那你還想我干啥嘛,回來天天把你們守著,找個男的結(jié)婚,生娃娃,那是你們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搞清楚,我在過我的人生,不是在過你們的人生。說完甩手回了自己的房間。
反思:面對父母的不理解,自己還是沒有耐心去交流解釋,他們也是固執(zhí),當(dāng)然作為子女這樣的行為肯定是不對的,后來給她們打電話的時候就有耐心的和他們講,這件事情就平復(fù)下來了。
【A2:我的應(yīng)用(目標與行動)】
目標:在下一次在面對批評或者不理解的情況下能夠運用移情三步驟化解可能的尷尬氣氛。
行動:平時就要學(xué)會多去看他人身上的亮點,這個才是最關(guān)鍵的,因為挑刺找毛病容易,看優(yōu)點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