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解毒】《明日戰記》票房差的4個原因?電影怎么拍會更好002_嗶哩嗶哩_bilibili
《明日戰記》電影票房差的4個原因是什么?!電影劇情應該怎么拍會更好?
8月22日,上映了17天的《明日戰記》票房終于突破5億元,但就目前來看,因為8月19日新片《新神榜:楊戩》和《小黃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傳》的上映,《明日戰記》排片又相應被壓縮,回本壓力又被拉大,但是8月22日中影發布了《明日戰記》的上映延期通知,電影可以延期到10月4日,也就是電影有2個月的上映周期,之前很多影評人認為即便電影8月25日香港和海外地區上映,回本恐怕也很難,系列的第2集也可能會就此作罷!然而現在有延期,也看整體的市場環境和觀眾,
從票房數據來看,《明日戰記》的確具有開始逆襲的跡象,從8月12日起到8月16日,《明日戰記》的上座率都位居第一,17日到22日也連續6天蟬聯了上座率和場均人次日冠,綜合看來,這部電影也許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不受歡迎,而票務平臺對它的票房預測也從之前的5億上升到了8億,即便在院線沒有到12億回本,也可以在后期上線視頻平臺收回一部分,系列的第二部有好劇本,有可能在古校長的堅持下也會啟動!畢竟《明日戰記》也發布了古天樂鼓勵青少年勇敢追夢的視頻,相信古天樂接下來也會繼續深耕科幻電影,幾個月前發布的太空科幻電影《天梯》也更值得期待!
雖然《明日戰記》的表現數據不錯,但是票房不夠火爆也是目前的的關鍵,原因除開資本干預和部分觀眾口碑的雙標惡性營銷有以下4個因素:
1、預告片失誤,電影劇情設定硬傷BUG太多!
電影預告片沒有勾起大多數路人觀眾的興趣。
因為它的預告片就暴露出了三個問題。
故事老套、場景老套,以及鏡頭設計運用欠缺新意和國產元素。
首先說劇情故事:不論是預告片中呈現的劇情故事設定,又或者觀影后都會發現,這部電影的世界觀設定難稱驚艷。
一開始的宏觀設定太大,世界大戰、地球末世,外星生物入侵,但是整個負責此次事件的軍事組織設定上不周密的地方太多,
一個500多萬人的區,只有十幾人的空戰部隊和2架巨鯨,顯得有些寒酸,而代替軍人的軍用機器人片中也沒有大規模出現,雖然古天樂的臺詞里說過他們犧牲了很多兄弟,但是作為外星生物潘多拉出現的重點區域B16區,難道國家層面就沒有更多軍力投入?而且電影里的上級是個少將,如果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又顯得配置過高;很明顯還是很老式的港臺小地區思維,少將還力推“天幕”,其中的人物動機和行為邏輯也沒有交待清楚。
只通過簡單的2句話又讓觀眾覺得云里霧里,但是又十分清楚的交代了他黑警的氣質,令電影一點也沒有觀影懸念!
而劉嘉玲扮演的上校,被誰派遣?事關人類生死存亡,最少涉及幾百萬人生死存亡的大事兒,就沒有國家層面或者聯合國層面的授權過程?而且既然上校可以被派遣過來,那幫助B16區解決任務的機器人和軍人小隊就不能一起隨同而來?
整部電影里也就一個少將、一個上校,剩下的就是執行任務的以古天樂為主的空戰部隊,部隊顯得過于單薄,格局也過于狹窄。
古天樂的整個救世小隊除開犧牲的隊友就四個人,這么幾個人想講一個拯救世界的故事真的太困難了,雖然007系列里的詹姆斯邦德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拯救世界,而《速度與激情》系列里的一個團隊拯救世界人數也比這里多,涉及到外星生物拯救地球的這么幾個人都是漫威的超英系列了,更別提復仇者聯盟里的設定了!
故事的場地也非常有限,主要潘多拉出現的地區就是香港市B16區這么小的一個面積,
太多類似配置的日漫搞這種廟小妖風大各種怪誕設置的動畫,最后一定會拉胯,因為這個配置的格局就這么點大,真的很難撐起一個拯救世界主題的故事,即便是阿湯哥的《遺落戰境》這樣前期就兩三個人的故事,后邊也得展開一個大組織,整一個大計劃,然后才進入到拯救世界的環節。
如果這個電影就把故事限定在外星生物入侵,幾個主角做一次普通巡邏任務,然后發現小女孩在醫院被困,同時拿救小女孩實現古天樂的自我救贖,而小女孩的父母也是在此過程中,發現了張家輝飾演的少將利用天幕和外星生物入侵的時機,和國外霸權分子做交易的證據,而被張家輝利用機器人追殺,而古天樂這個小隊也是在拯救小女孩的過程中發現少將張家輝力推天幕的野心,最后同樣被追殺,而他們團隊協作利用機甲的優勢和弱點實現反殺,最后拿彩蛋暗示一下可能發現了消滅植物的辦法再拍第二部,然后在第二部中又發現了外星生物出現在太陽系,入侵地球的真正目的,這樣再去太空和宇宙消滅它們,這樣一個系列的故事邏輯也就因此成立,以小見大,更好拍,口碑也更容易確立,也會比現在這個特效上去了劇情拉胯了最后卡中間的強。
劉青云和古天樂身著的人體外骨骼機甲。雖然外形細節豐富,防護力極佳。無論身穿機甲奔跑、跳躍,動感和力道十足。在和機器人打斗中,也呈現了機甲的優良防護性能。
但是在涉及到動作場面時,多采用中近景和特寫鏡頭,導致的結果就是在2D的畫面中,動作混亂、空間逼仄,觀眾也因畫面晃動看不清背景和細節,缺乏驚艷感!
其次,預告片中呈現的生物世界過于單一。觀影過程中也會發現空戰部隊去潘多拉的危險地帶執行任務,遇到了速度和攻擊力極強的生物,為行動添加了很多困難,不論是囿于預算還是電影創作想法,這些生物的造型是單一的,雖然在劉青云進入母體之后說了這些生物都是潘多拉帶來孵化的,但是為什么這些生物只在被封控的潘多拉出現的地方出現?它們不能離開潘多拉嗎?既然張藝謀的《長城》里饕餮都會誓死保護首領,那這些像皮皮蝦和蝗蟲結合體的外星生物,面對劉青云這樣的外來生物時為什么一點反應沒有,讓劉青云利用基因藥水輕而易舉的團滅?為什么潘多拉受到基因病毒感染后,這些動物也失去了戰斗力?
再次,雖然我們從特輯中能看到很多設計師設計的社會面細節,但是到了電影中卻發現社會面細節極為單薄。只在和臭鼬出境相關的幾個鏡頭里出現一部分,好的科幻需要一個周密的世界觀,同時要有足夠的細節去展現這個陌生世界。其實,最容易讓人認識陌生世界的方式,就是通過人物的衣食住行。只是本片在這方面基本沒有著力,劉青云對姜皓文做的承諾里包括水源、食品這些,在電影里著墨不多。這就導致《明日戰記》中的生活區缺少相應的生活氣,也失去了向觀眾展示復雜世界的機會。
最重要但是也是電影最缺乏吸引力的其實是場景和鏡頭內容。
它的場景,說白了就是《變形金剛》式的街頭飆車,機甲斗毆。
然后就是《明日邊緣》、《洛杉磯之戰》式的槍打小怪獸。
其實類似的場景,不僅是機甲片和怪獸片中常見,在《速度與激情》系列這樣不是科幻電影的電影都已經飛上太空了,這種小機甲打怪獸,甚至再小一點的《釜山行》馬東錫打喪尸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都比預告片中呈現的內容吸引路人觀眾!
就拿最典型的高架橋飆車,逃避后方機甲追捕,開炮打機甲,炸橋梁等等的場景,就已經在無數美國經典科幻片、動作片里拍爛了的。
這些場景,根本沒法激起觀眾的興趣了,已經審美疲勞得不能再疲勞了。
不可能說,類似的場景你換了中國人自己拍出來,就一定多受人喜歡,這跟特效,跟國別沒關系。
2、宣傳失誤
所以這也要說到電影宣傳上來了,《明日戰記》不論在預告片還是宣傳片都在說這是「中國第一部科幻機甲爽片」,這是事實,也是針對國內市場的定位,很接地氣,重點突出了「機甲」和「爽片」兩個概念,雖然沒有拿科幻說事,但是也說這是一部硬核科幻電影!
相信很多觀眾對「爽片」這種說法有點不以為然,畢竟作為現在票房貢獻主力的80、90、00后來說,在好萊塢這么多年各種大片的沖擊下,已經沒有什么是能真正刺激到觀眾觀影熱情的【爽片】了,如果要說有,那就是在最近幾年主旋律電影影響下,大眾燃起的愛國情結!因此在這方面做概念宣傳,已然是吸引不到觀眾了,
但是作為看完這部電影的觀眾,又會很理解為什么電影要突出「爽片」這個概念了。
整部電影時長99 分鐘,除了開頭花了點時間平鋪直述地介紹了一下世界觀,剩下的時間就是各種視覺打斗轟炸,從頭到尾沒有太多文戲給觀眾喘息的時間,如果這是一部3D電影,那相信電影里很多觀眾肯定是驚嘆連連的。但是奈何投資預算有限!
除開【爽片】,電影重點突出的「機甲」概念,其實很難撐住這么長時間的視覺奇觀大轟炸,所以里面就必須加入其它視覺奇觀元素,比如遇水瘋長的外星植物「潘多拉」,醫院場景里類似皮皮蝦和蝗蟲結合的外星生物,叛變的窮奇刑天和戰斗機器人,以及港片里必不可少的內部大反派。
電影所有的科幻元素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展開,就是「機甲戰斗」。在中國電影里,科幻+軍事+動作是一個全新類型,《明日戰記》這次依托科幻類型的敘事空間和視覺可能性,開創了中國電影里的軍事+動作類型。
從開場的空襲偵查任務,到墜機后的醫院救援打怪,然后集結小隊重新出發搜尋關鍵道具,最后高架橋和叛亂機器人戰斗,以及高潮場景的戰斗,全片大的動作戲可以分成這五個段落,但動作場景基本上從頭到尾連綿不斷。
在幾乎縱觀全片的戰斗場景中,古天樂穿著這套機甲的所有戰斗段落,都是大大超越傳統香港電影范疇的。《機器俠》是2009 年,《未來警察》是 2010 年,只用了 10 年時間,《明日戰記》就在科幻視效領域完成了這個質的飛躍,說明依托內地廣闊的電影市場,香港電影作為中國電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仍然大有可為。
所以從這一方面是完全能滿足很多科幻機甲愛好者的,但是相對于龐大的觀影群體,這部分觀眾能貢獻的票房又實在有限!
3、電影世界觀的構建缺乏東方審美!
《流浪地球》為什么受歡迎?客觀來說,《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平只能說趕上了國際水平,遠遠談不上到了第一流的水平,特效數量也不多。
但是《流浪地球》的特效不夠,審美湊,經費不夠,劇情湊。
《流浪地球》的審美,開創的是中國人自己的科幻美學。
重工業風的建筑和載具、服裝。東方審美的色彩和畫面。
劇情也迥異于好萊塢,各種場景基本上都沒在好萊塢電影里出現過。
這樣就讓觀眾感覺很有新意。因此《流浪地球》也是靠這個在中后期口碑發力,吸引了大量觀眾涌入電影院支持電影!
而《明日戰記》很顯然就缺乏中國人自己的審美和科幻美學!從電影相關的很多特輯和古天樂的采訪也可以知道電影為了不那么西方好萊塢化,劇本修改了三四次,可是在落地設計的時候,還是請了西方設計師,電影的很多場景構建也還是香港西化的,具有很明顯的西方審美!
因此在這些方面做文章,1700多個特效鏡頭又有什么用呢?只是服務于電影劇情和內容,以及最終呈現的鏡頭,這個時候通過這個來鼓吹電影特效更難具有吸引力,畢竟《上海堡壘》也在前!沒有口碑發酵,靠這些事沒法吸引路人觀眾進電影院支持的!畢竟特效,只是科幻片的皮,世界觀的構建,鏡頭的運用才是科幻片的核心。
很多觀眾再想支持古校長蓋學校,能貢獻的票房力度也是有限的!
《明日戰記》的很多打斗場景的鏡頭畫面設計,更像是漫畫的運鏡分鏡設計,而不是科幻片。
高架飆車那段戲來說,同樣是高架飆車,它就沒有好萊塢飆車戲那么流暢。
你把它截圖下來,每一個畫面都很帥。
但是放到電影里,它就很不流暢。
這種不流暢并不是特效的問題,而是鏡頭設計的問題。
它的鏡頭首先很細,但是特效和道具的細節又不如好萊塢,而且特效互動又不夠,就會顯得特效有點虛,很飄。
然后它的鏡頭很碎,不連貫,這在動漫里沒有問題,但在電影當中,就會看起來很累,不爽快。
尤其是古天樂和機器人在車頂打斗的動作場面,運用了很多動作拆解和慢鏡頭,這里的優勢和亮點就是中式武打,香港人自己的動作設計,然而缺陷也是因為機甲和機器人原因,打斗沒有那么絲滑流暢!
這部電影反映的問題也是中國電影界電影人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我們跟好萊塢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我們差的不是特效,也更不是資本。
而是中國的電影美學,中國的電影價值觀和敘事方式在電影里怎么輸出。
我們一直都被好萊塢的電影各種價值觀輸出,所以古天樂也想做一下反向輸出,可是還是在中國式審美和內核設計里缺乏了大局觀!
雖然它是一部優秀的特效機甲爽片,但它的內核還不是中國故事,無論是預告宣傳還是電影劇情故事本身,它抓不住觀眾的心,引起不了中國觀眾的共鳴。就很難在口碑上發酵,電影評分和票房起不來這也是很直接的反映!
4、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以上重點導致的排片失利。
我們可以看一下《明日戰記》從上映以后的排片和票房。只有上映首日最高,預售排片為18.1%,全國院線全天票房排片占比為28.9%。而往后因為口碑沒能發酵,缺乏利好因素,排片越來越低,甚至很多觀眾都反映在自己的城市看不到《明日戰記》的排片,好不容易有兩場都是在冷門時間段!根本無法正常觀影!
而到8月18日,因為新片即將上映,預售排片被降低至4.8%,全國院線全天票房排片占比為18.1%,19日全國排片占比降低到了8.6%,到8月19日到22日,因為上座率和場均人次連續蟬聯第一,預售排片又逐漸升至17.1%。也助推了《明日戰記》于22日票房成功突破了5億人民幣!
雖然《明日戰記》逆襲趨勢不明顯,票房數據在逐漸走好,但遺憾的是,輸在了上映之初的黃金時期。
想給古校長建學校做貢獻的只能繼續支持古校長的其他電影里,畢竟接下來有近30部電影要上映!加油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