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埃勒里·奎因筆下同名的偵探也好,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矮個子偵探赫爾克里·波洛,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如阿瑟·柯南·道爾在1887年創造出的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來得深刻。
從未有一個偵探,像福爾摩斯一樣,跨過了時間和空間的尺度,成為一百多年來被搬上銀屏次數最多的形象,在此之間,掀起一股又一股推理風潮,福爾摩斯也成為后世諸多推理偵探模仿的對象。對推理迷來說,夏洛克·福爾摩斯就是偵探的代名詞,無論如何,他在推理小說史的地位已難被撼動。
傳統的福爾摩斯,是那個戴著獵鹿帽、抽著煙斗、披著斗篷的高瘦英國紳士,智慧而穩重,是蘇格蘭場頻繁拜訪的咨詢偵探。久而久之地,福爾摩斯似乎就固定于此了,然而,對福爾摩斯多方面的演繹,正是福爾摩斯可以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新世紀之后,銀屏上對福爾摩斯的詮釋變得更加多元化,變得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09年上映的電影《大偵探福爾摩斯》和11年的《大偵探福爾摩斯2:詭影游戲》無疑是上述之一。由小羅伯特·唐尼飾演的福爾摩斯,除了保留其一貫的睿智果斷、身手過人外,在其他方面,幾乎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福爾摩斯的理解。實際上,小羅伯特的福爾摩斯,更加貼近美國英雄主義文化,無論是為了保護華生的妻子擅自將其從火車中推落橋下,還是飛檐走壁從哥薩克殺手手中拯救吉普賽女子希姆等等,都體現了不列顛式福爾摩斯到美利堅式福爾摩斯的轉移,《芝加哥太陽報》對此評價道:“把那些和柯南·道爾有關的福爾摩斯記憶留給這個冬天的某個壁爐邊的晚上吧,愉快地享受本片高度的娛樂就好了。”。
事實上,小羅伯特在08年主演的電影《鋼鐵俠1》的大獲成功,使得后來的《大偵探福爾摩斯》不可避免地受到前者的影響,鋼鐵俠英雄主義被雜糅進推理偵探中,產生了托尼·斯塔克式的夏洛克·福爾摩斯,于是,就有人抱怨:與其說是福爾摩斯在破案,不如說是鋼鐵俠在破案。然而,毫無爭議的,小羅伯特的福爾摩斯也是個十分令人討喜的角色,在探案之時,他還不忘和華生打嘴炮,又或者自言自語碎碎念念,賣個呆萌,然而,在與布萊克·伍德和詹姆斯·莫里亞蒂的斗智斗勇中,他又會展現出常人難以企及的厲害之處,表現之一,是在萊辛巴赫隕落中最終幸存。福爾摩斯和華生的友情,在電影里也得到很好的描述,當福爾摩斯意識到莫里亞蒂將會除掉華生和瑪麗之后,他喬裝成女性,幾乎憑借一己之力在火車上鏟除一隊前來執行刺殺任務的士兵,甚至動用他的哥哥邁克羅夫特來幫助他救起落入河中的瑪麗,二人友情之堅固,可見一斑。
新世紀最強烈的福爾摩斯風潮,開始于10年英國BBC推出的《神探夏洛克》。這部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馬丁·弗瑞曼主演的英劇,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二人也憑借該劇大紅大紫,從而登上好萊塢的殿堂。《神探夏洛克》的極具創新之處,是將福爾摩斯諸人從19世紀陰暗骯臟的工業社會搬到了現代流行社會,這迎合了當今網絡時代絕大多數年輕人的胃口,iphone、Macbook Pro......這在當下才有的元素,被賦予到福爾摩斯身上,而獵鹿帽、長斗篷和舊英倫風格taxi的出現,則是傳統風格的完美展現,現代與傳統的碰撞令人耳目一新。本尼的福爾摩斯——卷福,具有十分鮮明的性格特征,他更加機敏果斷,洞察力驚人,通曉倫敦大大小小的街道巷子,幾乎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推理破案于他而言,不費吹灰之力。他行事風格有著強烈的個人色彩,為了破案,他可以藏身于毒巢之中,活脫脫變成一個嗑藥癮君子,或者跟同樣悶騷的哥哥邁克羅夫特抬抬杠,在無聊之時,甚至對著自家墻壁開槍,把管家哈德森太太嚇個半死,對著華生喊boring boring boring耍小孩子脾氣,還經常嘲諷雷斯垂德探長等人腦子銹鈍到不能思考,不時賣個萌抱個怨,展現出搞笑的一面。卷福自由突破固化生活,穿行于自己的世界,無拘無束,對現代人來說,毫無疑問是十分吸引且有趣的。
可是他的性格缺陷也十分明顯。他不懂得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關系,憑借著過人的智慧,他經常不顧他人尊嚴將身邊的人嘲諷個遍,將眾人短處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而這也導致他并沒有多少真正的朋友,也為后來莫里亞蒂想將他置于死地埋下了導火索。不善言辭的他也讓自己和華生夫婦在婚禮上陷入尷尬境地。對孤獨的極致追求、對愛情的極端偏見和對理智的極度崇尚曾一度讓他自己在茉莉的追求下無所適從,在劇中,他就曾對艾琳·艾德勒說:“我一直認為愛是一個危險的不利因素,感謝你最終又證明了這一點。”矛盾的是,他也確確實實表現出了正常人應有的情感,包括對艾琳的愛情、對華生的友情等等,而導演也通過第三季反派之手,宣告了卷福正常與特立獨行的統一化回歸——正是由于卷福也有著常人的情感,所以反派馬格努森才會看到那么多可以克制卷福的地方。
15年,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上映,另一個福爾摩斯登場了,與本尼迪克特和小羅伯特的福爾摩斯不同的是,伊恩·麥克萊恩的福爾摩斯已經93歲高齡了,退休并隱居于英格蘭蘇塞克斯郡的鄉下別墅。影片沒有刺激的動作打斗,也沒有閃動鏡頭的推理過程,更沒有約翰·華生、雷斯垂德探長和艾琳·艾德勒,有的只是遲暮英雄的蹣跚背影,滿頭蒼發的老福爾摩斯心智和記憶力逐漸退化,只在偵破一宗塵封了幾十年的懸案的過程中偶爾閃過年輕時的睿智和機敏。在電影末段,老福爾摩斯只能眼睜睜看著管家的孩子羅杰死去,束手無策,人們看到的不是一個非凡的偵探,而是一個無力的老人。英雄最終都會落幕,智慧如福爾摩斯也是如此,只是當人們習慣了接受一個永不停歇的福爾摩斯后,很難想象一個年老福爾摩斯的存在。電影想表達的,大概是福爾摩斯在經歷了年輕時的大起大落、動人心魄后,最終回歸老年的安靜與平和。
當柯南·道爾擔心世人最終會遺忘并拋棄這個由他一手創建的偵探而采取毀滅方式想讓后者得到永生的時候,或許不會想到,后人已經將這個角色多方演繹繼承,夏洛克·福爾摩斯的誕生,不知影響了多少作家、多少作品、多少大眾,那個優雅的英國紳士,也將會延伸到未來,成為永遠的推理符號。福爾摩斯的出現,不僅滿足了人們對于智慧集于一身的渴求,還填補了推理小說領域的空白,成為又一標志性事件。
永恒的,智慧如夏洛克·福爾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