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弄個Mac來玩玩,毫無疑問,希望有個帥氣的界面,加上Mac的軟件確實特別多。
而看相對形式,軟件的種類不是一般的多,畢竟現在Mac的祖先是第一個圖形界面的系統。另外一個原因是配置Linux實在惱火得很,雖然長期配置能做到適合自己的,但是長期的開發經驗來說,系統環境的配置一旦出錯就會產生一些玄學的東西,怎么查也查不出來(Arch小白,因為優化不全面,造成了一些玄學錯誤,遂放棄;Gentoo卡在引導,遂放棄;Ubuntu 18.04有Bug,遂放棄;Fedora老是報顯卡錯誤,遂放棄)。
當然,忽略以上的原因,實在是好奇裝上去能長個什么樣子,在此之前我也嘗試將Linux的幾個特定發行版做了安裝和研究。大同小異。
而且Mac基于Unix,Linux也基于Unix,感覺上好像沒有什么大的問題。不過之前嘗試過安裝FreeBSD,安裝失敗,驅動的問題半天沒有解決,當然那是因為沒有前人做出嘗試并分享,但是Mac不一樣。
有個東西叫做黑蘋果(Macintosh),這個具體且不說。但是黑蘋果的問題的話,重要的是米本裝上黑蘋果之后,無線網卡不能使用,且無法使用HDMI分屏,一插上插座就會自動重啟。
折磨不起,主要是不能分屏,這個令人惱火。
于是乎放棄。想起那個一直認為最美觀的Linux。一直在用心做系統的Deepin。
我當初放棄是因為它太過于封裝整體環境了,用戶自由度受到了局限,但是現在看來,這種局限已經無關緊要了,我的關注度很少放在自由度上面去了。
于是乎,回歸Deepin,希望一點的話。庫的問題希望得到了解決,雖然好久沒有寫過C語言了。
從當初的15.4到現在的15.8,我還是沒有等到指紋解鎖的適配,耗電比我想象中的大得多了,過去的版本還能正常使用兩個小時,現在一個小時左右吧。
這么想也不對,斷電工作的情況幾乎不存在(可能也就一兩個小時,如果熬夜,那時候學校斷電)。學生黨外出帶電腦幾乎都需要用Windows。 所以需要Linux做些什么?
而且Windows加上一個Linux子系統,簡直滿足一切需要!(本來我要說Win的終端不好來著,但子系統完全可以彌補這一切)
說白了,內心還是跨不過這個坎,心里希望拋棄Windows,但是每次學校任務,又不得不用Windows的軟件,以前用著虛擬機能湊合。后面做了一個表格統計,數據量太大,WPS和Lib都無法承受這個數據量,沒辦法換了MS office 64位的去處理,過程平緩,體驗極佳。我有什么辦法呢,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我得給筆記本留個硬盤放個Windows備用,后來有段時間筆記本壞了,官方給我裝了原裝系統,那段時間趕代碼趕得比較緊,于是沒時間裝系統,于是干脆在Windows上邊搭建環境。
一切平緩無波折,或許是因為網頁開發的原因,沒有太大的系統環境要求,跨環境編寫的都可以到處運行。
這就是沒理由說換什么系統了,但說實話Windows沒有子系統下的終端真的是惹人煩悶。
聽聞黑蘋果不錯,去了,驅動問題,一堆無解。
本以為我的瘋狂早就過去了,沒想到現在還在不斷嘗試新的系統,聽聞Windows開發環境不行,就果斷信了?但實際上那些言論離現在已經很遠了,而且相對于我現在弄的網頁來說,有瀏覽器的環境幾乎都行。那么問題來了,其他系統有什么作用?
Mac還好說的,因為ios的程序必須在Mac才能生成,但Linux還有什么優勢呢?自從與微軟達成了子系統之后,在微軟那邊已經完成了優勢互補,對于Linux自身來說,還有多大優勢?什么時候Linux有個Windows的子系統?
不過必須這么說,Linux是面向多用戶的,Windows是做不到的,畢竟Windows的起初愿望就是服務單個用戶的。
不可否認,Linux是內核,內核在那里,你想怎么用,就用內核提供的功能即可,這就造成了不同的發行版本,而初期創造Linux的目的本就用來服務網絡。于是他的發展方向就是這樣,于是乎有了現在的成就。
而Windows是誕生于Mac之后的,本就是比爾希望自立做的系統,看到Mac的界面強行構造出來的,美觀度還不及Mac的一半。
Mac呢,是個藝術家,喬布斯的創意產物,沒有考慮太大實用性,但我們都曉得,實用性后面都補全了。不過他依舊在買自己的設計(美觀),這點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像我這種窮人,只能肯定一下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Linux內核是開源的,閱讀源代碼很能提升自己的編程能力,很多核心的思想都集萃在內核當中,而且它還是開放了。而Windows到現在我沒去了解相關資料也不知道怎么做出來的;Mac呢,類Unix,和Linux祖先是一個樣子的,所以大部分功能通用,但它一直主張自己的設計。黑蘋果是用不了的,配置問題,體驗感極差,那么就拋棄了。(如果有資金會考慮白果嗎?這個得等到我有資金再說吧,畢竟白果配置令人心寒,怎么會有沖動呢?)
不過Linux的每一個發行版都很貼心的配備了包管理器,無論是二進制包還是源碼包,軟件安裝起來順心,我也能查到他的位置。至于Windows,呃,實在搞不來注冊表這一塊,一旦某軟件惡意修改,我查不到!當然也不會查。
從有電腦開始就折騰Linux,到現在有個六年左右了,如果叫我真的放棄他,真的做不到。雖然Windows變好用了啊,但各大發行版也在發展自己,不是說給機會,而是,我需要一個方便的環境。
體驗過那些稱為"邪教"的發行版了,也就是個人感覺檔次高了那么一點點而已,而到底檔次高有些什么用,于我而言是無用,整個系統生態不完整,遇到事情且急忙是無法挽回的。
或許往后我會再次更換系統,但Deepin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界面越來越像Mac+Windows綜合體了!唯一特性就是他的內核是Linux,基于Debian。
這個要怎么吐槽呢?
能不能有點自己的樣子哦!
除此,羅列一些難受點:
- 耗電比之前版本快,哪怕開了節能模式;
- 窗口關了特效,移植軟件特別丑(比如QQ);
- 擴展顯示, 自定義的話不能自動切換,這個處理落后于Gnome和KDE的設計了。
還有些迷幻的Bug,無法重現就算了。
食用愉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