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所停的健身廣場,有三攤麥子。睜開眼太陽露出紅光,有農人說話。老公先收拾睡鋪,把車子開到昨天那個小屋前。躺在車里睡覺,床架在放倒的靠背上,猶如空中樓閣,在安靜的山里,一晚上飄飄蕩蕩。涼風鉆進身子下,一層床單擋不住涼氣。
小屋就在早陽村旁,那個蔣姐家的大門關著。太陽露出全身,是不是比在廣場看見的早。似乎領悟早陽村的涵義。手機鈴聲在六點四十分交出聲音,這是往常起床的正式時間,比今天晚一個多小時。在信陽雞公山看日出是五點二十八分,比早陽村早幾分鐘。車頭正對著東方,看日出就躺在床上。同樣,初升的太陽,由弱光到強光,時長幾分鐘,當感覺刺眼時,鋪開了遮光罩。時間尚早,迷迷瞪瞪睡著。起床洗漱的習慣慢慢修改。再次睜開眼已是七點。收拾停當燒水喝茶,平時喝不到的包包茶,顏色黃亮黃亮,味道未變。做飯工具不全,早餐少些菜品。雞蛋、粽子、蒸饃熱到一鍋里,一包榨菜、一個蘋果,早餐的內容不差于在家時。
一位騎摩托的中年男子,把車子停在小屋的另一邊,站在面前搭話。來了就是客,送把凳子給他。第二個聊天的人就是黃平安,一個販牛三十余年的能人。養出三個大學生。長女在北京一個企業做財務總監,大兒在中鐵十三局青海分局做材料員,小女在西安四醫大工作。飽經風霜的面龐未必都是老態,老黃布滿歲月皺褶的臉上,是滿滿當當的自信自豪和滿足。他說剛從北京山東逛回來,又熱情的問我們到哪里。方圓百里,沒有不知道的角角落落,販牛熟知的不單是一村一戶,老黃所知的還有最深刻的人生道理。把兒女養好教好是根本。年輕受苦受累,年老時,享受到的不僅是兒女們的成功孝順,還有自我價值的體現。老黃的人生是成功的,祝賀他,也祝福他。昨日的蔣大姐,今天的黃大哥,雖是平凡的農村人,但他們都有讓人學習的地方。
太陽已經老高,清晨下地干活的人開始往回走。告別老黃,告別早陽村,告別自己收了九成麥子的嵯峨山梁。到老鎮舊街,買到菜刀和案板。對老公說,山里人真好。自家店里沒有的東西,老板會告訴你誰家店里有。進出三個店,買全了東西。
按導航,車子從川道往原上駛。312縣道旁是滿眼即將收割的麥子。這個原面在嵯峨山上盡收眼底,百分之九十的麥子還在地里。一個夕陽村吸引眼球,綠樹成蔭的白墻房租,整潔排列。平整的路面還不見脫皮的麥粒。再往前是方里鎮。似曾相識,婆家侄女的阿家就在附近村子,喜宴就在鎮上。
改變導航,先到爺臺山戰役紀念館。于是,今天要去的甘泉宮遺址就推后了。爺臺山戰役是反擊戰,發生在抗戰結束前夕,我軍犧牲了二百人,紀念碑背面有記載。紀念館2020年被列為陜西省紅色教育基地。講解員是個很年輕的男生,找著圖片配文字念,一插話就忘講到哪兒了。一間房,資料不多,把戰役始末說清楚了。
下午三點多到淳化縣城,無處停車,只好一個人到文博館,不要買票,只身份證登記。轉著看,拍照了圖片。二樓是圖書館,只有一個管理員,很安靜。找到縣志翻看,內容太多,重點是文化,歷史悠長,只拍些詩詞。
已經下午六點還沒有吃午飯,找到特色風味蕎面饸饹店,要了四碗湯的,有些辣,只吃一碗,要一個鍋盔。在縣城南邊轉,車停在冶峪河岸邊,路邊有賣瓜菜,買些玉米、黃瓜、西紅柿。找到公廁,正在改造期間,停用。
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在車旁邊。老公正修著一輛兒童自行車。夜幕降臨,河對岸路等特亮。借著光亮,看見男孩媽媽尋孩過來。一個年輕身材頎長面容顯瘦的女人。她很熱情貼心地表示謝意,動員我們兩個人到她剛開辦的養老院去住。自己乘勢去衛生間換洗了衣服,解決了半天沒解決的問題。
對岸綜合廣場的音樂聲、吵雜聲終于停下來的時候,我要慢慢入睡,去認真想想早陽村和夕陽村的人還有些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