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我是跨境電商行業混飯吃,代購這個話題自然逃不過;不過一般代購是刷臉的居多,像我這樣長得不是很美觀的人就不太適合,不過這不妨礙我觀察身邊的代購,輔以一些不大不小的代表性事件來分析這個特殊的物種。
一般正兒八經的代購都是海外當地華人華裔居多,他們可能是在海外獲得久居或者工作上的外派、留學,趁著閑暇的時間,賺點生活費,專職致富發家的也不在少數。
另有一些代購就是人在國內,由于工作的關系或者曾經的海外經歷,掌握可靠地貨源,只要努力,也都能干的有聲有色,看看你們的朋友圈就能明白了,這些代購也都能接受。
最后一類代購我是十分不看好的,自己對貨源不清不楚,不知道是幾級代理的分銷貨才能拿到手。暫且不論真實海外的寶貝本身是否安全合規,是否符合國內合格標準,你在朋友圈推銷的東西是不是真正洋貨都有待商榷,如果上綱上線,你說是不是有點傷天害理了。這一類靠一件代發模式的代購我是十分不看好的。
以上是我簡單的介紹一下代購團體,接下來就要分析他們是怎么神奇的
由于工作原因,我對澳洲的東西比較熟悉,我就拿澳洲的一些例子來大致說下。
Swisse是怎么火起來的?!
國人人均消費能力在2000年后開始迅速增長,在滿足了基本的飲食之后,根據早已爛大街的馬斯洛需求定律,國人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國外的“保健品”開始進入視野,期間出國的留學生越來越多,帶回了“保健品”概念。
2008年的三鹿奶粉時間是一個轉折點,帶動了嬰兒配方奶粉的火熱,主打營養的保健品也搭上了便車,Swisse的折扣給的多,所以澳洲的Swisse多被藥店的人推薦,銷量會好于blackmores,Swisse的口碑在中國代購群體中也慢慢的積累起來。
大約在15年年初的時候,Swisse用了一個比較陰險的策略:不發貨,只接訂單;要知道國內代購是不清楚具體庫存行情的,在買不到貨的情況下,他們會相互詢單并向不同藥店代理商重復下單,這就造成了Swisse訂單大增的現象,當然這是給中國投資人看的,隨后中國的合生元收購了Swisse部分股份,隨著中國代購訂單的數量大增,16年年末,合生元100%收購了Swisse。
澳洲總理都推薦的德運奶粉,CEO為什么突然辭職?!
德運成人奶粉估計大家都很熟悉了,藍色包裝的是全職奶粉,綠色包裝的是脫脂奶粉。前段時間,大潤發超市還鬧過真假難辨的中國版德運奶粉事件,不知道請點開瀏覽器新的標簽頁百度一下。
為什么能火呢,澳洲總理親自代言不得不說是一個亮點,這放在國內就是貢品啊,皇上欽點的啊!
另一個就不得不說代購的相互吹捧,說她各種健康,口感獨特我也能忍,最過分的就是這樣宣傳的,這得把勤儉節約的老祖宗們氣醒了。
在這種火熱的假象下,德運奶粉加大了產能,但是很不幸,由于中國的48新政,奶粉過境受限,代購們的三分鐘熱度消下去了,CEO Gary Helou 在16年上半年僅售出16000噸奶粉的情況下就預測下半年達到60000噸的銷量,結果打臉了,股價幾乎腰斬,被迫辭職。
主打有機的貝拉米(Bellmy),CEO為什么也突然離職?
昨天零點,貝拉米發布公告首席執行官Laura McBain 離職。此前曾停牌一段時間,復牌后股價持續下跌,在發布公告中向市場確認“嬰兒配方奶粉需求不及預期,給公司收入與盈利水平帶來影響,造成庫存累計,元裁量過生,欠付供應商貨款”。
有個調侃的段子可以很直白的詮釋這一通告,“老子讓代購們忽悠慘了,看他們搶老子的貨賣給中國供不應求,以為能賣3個億就預訂了這么多原料,結果現在才賣了一億多,現在欠了一屁股賬,誰告訴老子中國市場奶粉好賣的?”
更悲催的是,貝拉米現在還要面臨股東的維權訴訟,重點是“違反持續披露義務,在中國銷售嬰兒配方奶粉的業績告知方面存在誤導或欺騙行為”!
以上就是中國代購們的神奇能力,看官們可以自己琢磨下,你可知道你經常買的這些澳洲名品,有著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已經22點了,我要去睡美容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