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同學們討論起教育來,一個同學提到了教育的本質。這勾引起我對教育本質的探索興趣。
之前說過本質就是所有緯度上利益相關方的利益交集,難點利益好找,但利益相關方難尋。
教育是涉及到國家層面,地方層面,社會層面,辦學者,管理者,教師,學生,學生監(jiān)護人,教育受益者等多個緯度多種角色,其中可能是一人扮演多個角色(如孩子既是學生,又是教育受益者),也可能是多人扮演單個角色(如國家和地方人員更換,教育受益者既有學生,也有監(jiān)護人或者父母等)。
細分緯度和利益相關方難度較大,我們換個模型來思考,用自身,競品,消費者模型來思考。凡是對于教育有投入的都當做自身,凡是與教育投入競爭的都劃歸競品,凡是教育受益的,都認為是消費者。
從自身角度來說,教育的意義是什么?
教育有三個目的:
1.獲得技能和知識,知識和技能的傳承;
2.利用獲得的技能和知識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最直接的體現(xiàn)是賺更多錢,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3.提高自身素質,看清事物本質,不被表象欺騙,遠離傷害,獲得更多幸福感。
合起來就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承+價值創(chuàng)造+幸福感。
教育的競品是什么?
其他投資與消費。其他投資是為了在未來獲得更多的價值回報,其核心依舊是價值,但這個價值依賴于操作者的能力,能力的提高依然需要教育。消費的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需求,物質的滿足程度需要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但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還是需要教育,精神需求的核心是幸福感,幸福是一個哲學題,不同經(jīng)歷的人對于幸福感的理解完全不同,這完全依賴于個人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提升又需要教育。
教育的消費者又是誰?
其實是我們每個人!我們希望自己能力提高,希望周邊人群素質提高,希望社會進步個人物質需求得到盡可能的滿足,希望社會穩(wěn)定,國家安全,生活幸福。
綜合以上分析,教育的本質=傳承+能力+價值+幸福=傳承+價值實現(xiàn)+思維模式=思維模式+行動=思維模式+習慣培養(yǎng)=思維+習慣。
即教育本質=思維+習慣。得到三點:
1.即所有教育都是圍繞兩個緯度:教怎么思考,和教怎么行動。
2.凡是帶有思考模式和習慣培養(yǎng)的行為都是教育。
3.有好的培訓計劃,并能形成良好執(zhí)行力(會思考和會執(zhí)行)的教育都是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