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莫名其妙讀書排行榜獲得了第一名,記得微信讀書app剛出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爭第一,用時長換書幣,現在呢,隨著用戶量增多,微信換書幣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書的售價居然跟紙質書差不多,甚至比紙質書更高,導致很多用戶流失了,伴隨著呢攀比心也漸漸失去了突然,用戶越來越少。我也是,但是最近在地鐵里看手機屏幕眼睛很難受,發現微信讀書又一個新功能,就是聽書,有個路上讀書臺不錯,廢了很多流量,聽了不少書,內心歡喜。聽了很多,最喜歡還是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
讀林先生的書,好比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暢快,所不同的是吃了那些會得脂肪肝,而吃了林先生的書,卻感覺唇齒留香、心靈芬芳,林先生是懂生活的人,有點豁達,有點幽默,有點偷懶,有點接地氣,一點點加起來看到了享受人生的智慧。這本書,特別適合物質充裕、風氣浮躁的時代,絕對是一個心靈氧吧,讓你有遠離霧霾,越活越透亮的感覺。
我估計聽了四五遍吧,生活的真諦沒有get到很多,但是愜意,是真的非常正能量的愜意。
下面分享一下林先生的語錄,在體味體味:
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一人讀書的目的并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
對于讀書的目的,有很多種,讀工具類型的書往往都是功利性的目的,讀《生活的藝術》帶著目的讀,往往非常的刻意,因為許多并不是讀書來的,是通過林先生的文字在他的語言世界里游蕩、閑逛,很多以為不可語也,也許忽然有一天你感覺進入了林先生的哲學世界。
世上無人人必讀的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我認為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注定的或陰陽注定的。
無論發生什么事、無論遇到什么人、無論讀到什么書那都是必然發生的事,接受它、感恩它,生命就是一個個奇妙的遇見,然后似珍珠一顆顆串起來,就是一個獨特的人生。
當我們成為烏合之眾的一員,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是多么悲哀。想到這里我覺得人人追求的學區房事最大的強盜,讓孩子到自然里自由的成長,當孩子從出生就陷入攀比中,好比我們就是這樣的強盜。
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他甚至在最優良的學校里也可以讀書。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熱情比把孩子放在史家胡同更重要
知來路更知歸途,這樣我們更從容、更理智安排好、控制好醫生,而不是總是隨著外物搖擺,到臨死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這大概是最大的悔恨吧。
一個強烈底決心,以攝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熱的欲望,以享樂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該無福可享,則亦不怨天尤人。這是中國人“知足”的精義。
中國人的知足不是無奮斗精神,是先去用盡力氣知天命,然后坦然盡人事。
如果我們在世界里有了智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麗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么可憐的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