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市場中的競爭 I
1. 達到臨界規模 Achieving Critical Mass
- 網絡市場中我們如何進行競爭?首先你需要確保自己達到了臨界規模
- 預期很重要
如果預期有很多人會采用同一種技術,我們就會更傾向于采用這種技術。 - 早期采用者會助推這一過程
讓早期采用者離不開你的網絡,重要性遠高于其他。一旦吸引住他們 技術的推廣就會成功
- 采用新技術
- 新技術的采用將依賴于網絡規模的觀測值及預期值
最開始只有很少人會采用新技術,也只有少數人會被吸引采用該技術,因為人們預期采用該技術的人不會太多——低度選擇均衡 - 如果超過一個閾值——臨界規模,就會發生滾雪球效應 (snowballing effect)
因為一旦你有了足夠多的消費者,更多的消費者就會覺得這一新技術很有吸引力——高度選擇均衡
-
什么是臨界規模 critical mass ,為什么它如此重要?
臨界規模綜合了以下因素
1. 擁有足夠大的用戶基數
2. 具有足夠強的網絡效應
3. 并具有足夠低的價格使市場擴散得以自我維持
臨界規模,也標志著從低度選擇均衡到高度選擇均衡的轉變
自我維持 self-sustaining
我們不需要對技術做任何改變,網絡中會涌入更多的使用者,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加入,所以這就成了自我維持、自我強化的過程用戶基數、網絡效應和價格因素,如何結合?
更低的價格、更大的用戶基數和更高的網絡效應會使臨界規模更容易達到。換句話說,如果用戶基數非常大、網絡效應非常強,價格高一些也是可以的
2. 提高關注及降低感知風險
加速到達臨界規模
- ** 利用信譽**(自身信譽、或者與他人聯合借用合作伙伴信譽):在推廣新技術時,擁有已經成功的技術非常重要,如果你之前推出的新技術,都取得成功 人們自然會認為,馬上要推出的新技術也會成功
- 嘗試策略性溝通,通過有針對性地宣傳,來提高對網絡效應的預期,來阻止競爭者進入市場
-
打破現有技術在市場中的鎖定效應
a. 打破鎖定可能意味著,之前大家都只用別家公司的某項技術,然后你推出了一項新技術,通過宣傳和提高消費者對自己技術的期望
b. 提前宣布。這也是在向消費者傳達某些信息,如果你提前公布某個新產品 (的信息),消費者可能愿意等到這個新產品上市,再做購買決定。高科技市場常規做法:軟件、手機等 - 讓大家提前簽訂合約。這會讓潛在顧客知道,有許多其他用戶已經決定采用新技術了
- 對那些決定率先公開采用新技術的消費者,也可以提供適當的折扣,換句話說,如果有帶頭采用新技術的消費者,可以給他們提供折扣。
- 讓消費者租賃,降低消費者被套鬧的風險,萬一不成功可以退貨。
- 新技術的授權。作為取得勝利或避免標準之爭的方法。新技術提供商的數量充足,降低消費者被主導技術鎖定感到那么焦慮;新技術授權的優勢對發起者來說同樣重要,不僅對消費者有力,對給新技術的發起者帶來利益,新技術的發起者能規定技術細節,這些細節在發起者的掌控之中,被授權者將接受這點,并且最終選擇采用新技術,接受技術標準
3. 標準化策略 Strategies in Standardization
網絡市場中有些什么競爭策略?幾個重要的策略
兼容性 compatability
第一種是完全兼容 full compatability
如果不同品牌按同一標準運作 它們就完全兼容
第二種是向后兼容 backward compatability
如果新型號能兼容舊型號 反之卻不行 這兩個產品就是向后兼容的
第三種是單向兼容 one-way compatability
只是一種標準或技術能使用另一個而后者不能使用前者
最后一種是部分兼容 partial compatability
如果產品可交互操作 但使用原本為其他產品設計的軟件、文件或機器 性能也會降低 或者必須負擔一定費用標準化 standardization
第一種是法定標準 de jure standards
a. 通過法律制定的標準
b. 以避免消費者的不確定和困惑 可能有助于新技術被采用
c . 每個公司都能有同樣的標準,而之后它們會在市場中競爭
法定標準也包括標準制定組織所制定的標準,所以它不一定是法律上的規定,而是一個產業組織自己制定的要求
第二種是事實標準 de facto standards
a. 由一個公司所指定的標準或是經由市場勢力處于主導地位的標準,也就是標準被廣泛使用,而不是獲得標準制定組織或政府認可
b. 這使技術不斷發展,因此市場可能選擇的技術優于官方、標準制定組織和立法者
c. 事實標準意味著為(爭奪) 市場而競爭-
標準化中的策略
第一種是“性別戰”the battle of the sexes(joint standard)
每個公司都偏好兼容性 但會偏向于選擇自己的技術作為標準
結果會是如果公司A與公司B的選擇不同 那么兩者都得不到回報
但是 如果我們實施標準化 兩家公司所得的回報均為正
這里的挑戰就是弄清并說服其他公司采用你的標準而不是他們自己的
第二種是**標準之爭 standards battle **
在互不兼容的情況下公司實際上更傾向于通過競爭來決定行業標準 這里 回報取決于對方的行為
選擇自己的技術 對于公司A、B 來說是一個優勢策略
這意味著最后出現的納什均衡就會是兩家公司分別選擇各自的技術標準
第三種是**一方兼容策略 (惱人小弟策略) **
其中公司A傾向于有一個共同標準 我們可以理解為小弟總想跟隨大哥
但是公司B 也就是我們說的“大哥” 傾向于存在兩個標準 并采用不同于“小弟”的標準
結果將會是 公司A會作出與公司B相同的選擇
這個競爭的均衡會是兩家公司將選擇技術2作為統一標準
4.怎樣建立一個共同標準 setting a joint standard
a. 勸說Persuation
公司僅需要嘗試勸說其他公司采用它們的技術
b.** 承諾commitment**
即公司采取或者選擇會明顯降低回報的行為,避免商定一個不太喜歡的結果
如果我選擇自己偏好的技術且沒有后路,那就代表了我作出承諾選擇該技術并會在市場上使用這一技術。你可以在談判的同時,建立一個用戶基數;在生產力或研發上投資,如果雙方沒有達成一致,這些資源就不會被共享
c. 做事圓滑并適當作出讓步 concessions
同意采取其他公司偏好的技術、低價授權 low-cost licensing、采用混合標準 hybrid standards(同時包含了你和其他公司技術上的元素)、承諾共同開發,而不是獨自開發標準、將標準的開發轉移給第三方(是另一種建立未來標準時削弱自己勢力的方法)、許諾為對手及時提供信息
5.標準之爭中的策略
a.建立一個龐大的用戶基數,快速并引起關注
要快,是因為這會將其他公司驅逐出市場
要引起關注,是因為這能夠提高未來消費者的期望
比如可以采用動態定價或滲透定價 dynamic or penetration pricing
b.公開承諾長期保持低價
c.管理消費者期望
d.事先發布策略,預先公布未來新產品的介紹
e.提升自己技術的質量
f.提供足夠的互補產品,縱向一體化
g.先發制人
率先推出一項技術也能使你建立一個他人不可能擁有的用戶基數
但產品推出得越早,技術的含金量可能越低、越不成熟
h.通過授權來建立硬件和 (或) 軟件的臨界規模
i.收購競爭公司
6.如何維持自己的標準呢?
a.保持警惕
確保他人能參與進來且使用的技術與你開始參與標準之爭時的完全相同
b.使互補產品商品化
因為互補品成為了商品 所以就確保了供應的穩定
c. 推出新技術來與自己的用戶基數競爭
d.利用你已有的用戶基數
一、網絡市場中的競爭 II
1. 了解目標市場
利用目標市場獲得優勢的方法
-
可以爭取到有影響力的采用者。
他在新技術被采用的過程中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可能通過自己的聲望或社會影響力來帶動別的用戶,他們的影響力也能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有影響力的采用者自己也有可能構成臨界規模。 -
對盜版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網絡規模從何產生不重,可以來自合法 (使用的) 消費者,也能來自盜版商要。無視盜版可能比死守知識產權更能盈利,如:學生使用盜版軟件。
2. 策略性定價
網絡產品的特點:有大量的固定成本和進入市場的沉沒成本,以及相對低的邊際成本,這使你在定價時可以有很大的靈活性。因此,成本導向定價當然也就沒多大意義,價值導向定價中設定的價格,反映了商品對于消費者的價值,而不是生產的成本。后者或許更為合理,以建立產業標準,并贏得標準之爭。網絡產業中的定價通常是遵循這個典型的流程。
-
網絡產業中的定價策略,如何定價?
競爭早期的擴散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 設定低價
- 提高產品的銷量
- 引起更強的網絡效應
- 消費者會有更高的支付意愿
- 現在就是你做決定的時候了
a.是利用強網絡效應設一個高價呢?
b. 還是想要保持低價以繼續增加銷量?
所以 在初期設定低價可以引起潮流 并最終索要高價,也可以持續帶動潮流 并尋找其他方式賺錢
滲透定價:
意味著在早期階段,通過收取低價來建立用戶基數,當用戶基數的上升使得消費者認定的價值提高,你就可以開始提價了?!獌r格則隨著時間推移而上漲
撇脂定價:
在早期索取高價,攫取顧客的支付意愿,然后慢慢開始降價,后來的消費者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你的產品。這樣整個市場最終被完全占有——價格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