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五一小長假,依舊是我們幾個熟識的小家庭組合結伴出游,由于二胎風暴來襲,四個家庭里的兩位媽媽已經是大腹便便的奮斗在二胎的路上了。因此,我們選擇的是一個小農莊,悠閑小住。
場景一
四個小伙伴在小農莊里歡快的撒野,你追我趕,大呼小叫,圍著游樂設施在滿地打滾。
四個媽媽也悠閑的坐在農莊的小湖邊聊天。
過了一會,六歲的維維小朋友哭著來了,媽媽,程弟弟咬我了。我一看,觸目驚心的一排小牙印子血紅血紅的在維維的小手臂上,程程媽媽特別不好意思的和維維小朋友和他媽媽連連道歉,“真是不好意思啊,維維媽媽?!?/p>
維維媽看著兒子的小手臂上的血印子,眼圈立馬發紅了,但也礙于面子沒法發作,沒有吱聲,只是帶著維維走到一邊去了。尷尬的程媽只好和小程程在原地大眼瞪小眼。
本以為就此平息的風波,在另一個尖銳的哭罵聲中接著繼續,這是四歲的小程程的聲音,“媽媽,你去給我叫維維給我把我的瓶子去打滿水!一定要維維去!是他把我的瓶子里的水倒掉的!我就要他去裝!”咬了人的程程不依不饒的哭鬧著。邊哭鬧的同時還一邊用手握拳用力打著已經懷孕8個月的程媽。只看到程媽一臉通紅,尷尬又無奈。并連連對著小程程各種安撫和恐嚇。但就是不湊效。直到半個小時之后,在程爸的連哄帶騙之下,才稍稍平復。但程程依舊是氣鼓鼓的不理人。
場景二
晚飯過后,已經重歸于好的小朋友們高興的拿著煙花開心的放著。放完之后更是在維維小大哥的帶領下拿著放完的長條形煙花棒子在飛舞,幾個小朋友打作了一團。已經完全沒有上午不愉快的小插曲的陰影了。只是過了一會,看到小家伙們兩兩對決,六歲的維維和五歲的果果鬧在一起,五歲的萱萱和四歲的小程程打在一塊,萱萱一不小心打到了程程的小手,猛地一下爆發的程程拿著棍子硬是追了上去就著萱萱姐姐的臉就是一棍子下來,萱萱疼得立馬大哭,我著急地上前一看,閨女的嘴巴已經腫了老高一塊了。
可是話到嘴邊,卻變成了,“沒事,小孩子打打鬧鬧總是有的。沒事啊。”然后帶著女兒去清洗上藥??粗畠杭t腫的小嘴,我心疼地只能自己把心里的怒火極力的壓制下去。
看著生氣起來的小程程像一頭易怒易爆的小獅子一樣動手就打人咬人,讓我們的心里都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和情緒。只是再看到維維小手臂上的牙印子,和女兒紅腫的小嘴巴,再加上程程爸媽的尷尬,原本開開心心的出游在這幾個小朋友的打打鬧鬧中還是小受一點影響。而面對喜歡遇事就打人的小朋友而言,由于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對許多事情缺乏認識和判斷能力,多少都有點任性。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環境是導致兒童產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長不加約束,放縱教育的結果。打人是一種試探和情緒反應,孩子好打人,無論出自何種原因,成人都應引起高度重視。既不能認為孩子還小,打人也不會造成什么后果,就不予制止,也不能一看到孩子打人,就一味訓斥、打罵,使其在成人的放縱或適得其反的教育下,越變越壞,養成惡習,最后變成一個專門欺侮弱小、蠻不講理、只用拳頭說話的人。02
那么,為了孩子能盡快改掉好打人的毛病,我們該怎么做呢?
這時的媽媽可以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人。讓孩子學會,情緒沒有對錯,但表達的方式有恰當不恰當。溫和而堅定的握住孩子的手,制止打人的行為。試著告訴孩子,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生氣時候的心里的憤怒。而不是直接使用暴力解決問題。但是一些家長在處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時,不是叫罵,就是責打,這種魯莽的方法有時有效,而大部分適得其反。對待孩子的攻擊行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暫停”??梢酝耆焕砗⒆樱部梢园押⒆訋У揭粋€安全的地方,防止矛盾的進一步激化。這時讓孩子在另一個環境下安靜幾分鐘,父母自己也要冷靜下來,然后再給孩子講清楚利害關系,讓孩子接受教訓。這種“暫?!钡姆椒ǎ瑢刂坪⒆庸粜孕袨槭钟行?,但需要在問題發生時立刻去做,且父母要保持冷靜和堅定的態度,事后應以理服人。我曾經有另一個親戚的孩子也喜歡動不動就用打人來解決問題,但他的媽媽在發現之后總是會第一時間走到被打的孩子身邊,把這個孩子抱起來,并對這個孩子說:“他打你是不對的,也可能并不是有意傷害你,不管怎么樣,我都要教訓他,好嗎?”這個聰明的媽媽這樣做,一是安慰了被打孩子的心靈,使他不會產生報復心理,二是現場教育了她自己的孩子。在她的循循善誘之下,孩子果然很快地改掉了喜歡打人的壞習慣。
當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打了別的孩子時,要讓孩子在一個較緩和的氣氛中講一講事情發生的經過,也就是為什么要打人。當了解清楚原因后,要告訴孩子不管是什么情況,打人都是不對的,要用講道理的方法處理問題。孩子知錯后,要有口頭或書面的悔過,表示以后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03
曾經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
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
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里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很多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這時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能讓步和妥協,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也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家長切記自已不要經常發脾氣。
以上都是我在浩瀚的書海之中以及帶孩子的這幾年的磕磕碰碰里學習和總結的一些小經驗。生兒容易,養兒不易,且教且珍惜。請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一頭易怒的小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