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尋找“耳朵”的回憶在哪里?
這里所說的耳朵,并不是人的兩只耳朵或者動物的兩個耳朵。我所說的耳朵,其實是蠶豆(我們也叫它“胡豆”)的一張葉片。因為這張葉片沒有張開來,而是卷成了一個小漏斗的模樣,不知道是誰,就這么一代一代傳下來,從我們嘴里叫出來就是“耳朵”了。嚴格地說,我們小時候并不是叫它“耳朵”,而是叫它“豬耳朵”,它的長相與豬的耳朵極其相似,像是一張葉片卷起來的漏斗!
這個耳朵帶給我們童年很多的快樂,但對現在的孩子來說,他似乎對這個不感興趣,甚至也不知道它是什么。
尤其上初中后,兒子的作業多起來,如果時間安排不合理,就會做到很晚。上周日,我們不得不放棄武術課,以便能夠完成作業,因為武術課上課的地方很遠,來回再加上上課時間,要四個小時。
被學習占掉時間的孩子們,似乎失去了和大自然親近的機會,也感受不到大自然帶給他們的真和美。
這真的是很悲哀的事情!
現在家里的人,說實話,我覺得孩子是最苦的那一個,也是最沒有自由的那個人。早上起來到晚上睡覺,主要的時間都是被讀書、做作業占用。在往返學校路途中的車上,也要聽英語,對他們來說時間是短暫又寶貴的。
哪里還有精力和心思,去感受和體會大自然里面的神奇奧妙呢!
有時候,看到他很晚了還在做作業,心里面挺心疼的,但又不得不催促他,能不能快點兒?催促出他一次,我的內疚感就增加一次。可是不催促也不行啊!他要做到很晚,影響睡眠,影響睡眠又是于心不忍,真是矛盾。
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非常的少,也非常的珍貴。
平時,我們去菜地,種菜,摘菜,兒子都不愿意跟我們去,他要在家做作業,他也想自己早點把作業做完。
上周日,我們準備到外面去轉悠轉悠,順便摘點菜回來。盡管孩子的作業沒有做完,還有晚上的時間,是能夠做完的。于是,我們對兒子做了好一番的思想工作和動員,他終于同意和我們一塊兒出去了。
我們沿著步道,走到河邊,一邊走一邊欣賞花,油菜花黃澄澄的,開得正艷,一大片一大片,形成了美麗的風景。還說到婺源看油菜花,身邊就有如此美麗的油菜花了。
除了油菜花,蠶豆花,豌豆花都爭相開放,搖弋著婀娜的身姿,美的不要不要的……
我一路走一路都要拍照,拍風景也你拍自己!
我們兜兜轉轉的路線,最終都要使經過我們的菜地附近,因為要摘菜回去。我們菜地附近的蠶豆花、油菜花最多了!還有一對夫婦真的跑到油菜花地里,在里面擺POSE照相呢!
每次看到蠶豆苗子,我都忍不住要在里面找耳朵。其實,我們自己的小院里也種了蠶豆,我找了很多次,也沒有找到過耳朵。
每次外出到菜地去摘菜或者播種,也會在沿途的蠶豆苗里面找耳朵,一個也找不著。我甚至懷疑現在的蠶豆是不是都變種了,或者是轉基因的,都不長耳朵了。
這次我也不例外,一見到蠶豆苗,我就開始找耳朵,居然找到一個。我把耳朵給兒子看,又把手機拿來拍照,又激動得想要曬圖片。兒子很淡淡然的說:這么普通的東西,媽媽,值得你這么激動嗎?
兒子是不知道,在我們的童年里,找耳朵帶給我們帶來的歡樂是很多的。找到一個耳朵,就意味著一個幸運,有了一個幸運,就可以有一個心愿,許了一個心愿就意味著愿望能成真呢!那時候和小伙伴們一塊兒找耳朵,誰找到了一個,都會興高采烈的炫耀一番。在物質極度困乏的年代,那些最簡單的東西,最天然的東西帶來的快樂卻是最多的,最豐厚的。
我動員兒子跟我一起找耳朵,他就東喵喵,西看看,聽著手機里面播放的《三國》,應付著我,心不在焉的。
我跟入了迷似的,繼續找耳朵,接著又找到第二個、第三個……真是奇了怪了,以往每次路過這里,也是這些蠶豆苗。怎么以往就是沒有看到這些耳朵呢!今天一下子找到好幾個!
我還想繼續找,兒子對我說:媽媽,你有意思嗎……已經很多了,你有這么貪心嗎……快點,回家啦了!我還要做作業呢……
我一聽做作業,不是他的頭大呢!而是我的頭大了,可憐的娃,像似被作業綁架了似的!不知道的若干年后,他們童年的美好回憶在哪里?
我們童年的快樂,很多來自于大自然。現在的孩子們的快樂,很多來自于電子產品,很多電子產品也讓孩子們入迷和沉迷!卻讓家長非常的擔憂和苦惱。
以后要多抽點時間,帶著兒子到大自然當中去走走,讓他聞得到花香,看得到花開,感受得到大自然的神奇,四季的變幻。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另一個寢室有一位來自上海的女生,居然對我們說:米是從樹上長出來的!事后,我們經常拿這件事情打趣她:說她吃米飯吃了也是白吃,干脆別吃了,為國家節約一點糧食,吃了最后還會變成白癡!
現在很多孩子們也知道什么東西是怎樣產生的,甚至知道的比我們大人還多呢!不過有句詩說的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能夠讓他們親自去觀察、感受、體驗大自然的變化,那是多么好的經歷,多么大的收獲啊!
我在朋友圈曬出了耳朵的圖片,這是我們這個年齡階段,好多人的共同回憶。不知道現在的孩子,長大了之后,他們的美好回憶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