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宋朝,紹興有一個員外,姓張,時年六十歲。
他只有一位夫人,姓李,時年五十三歲。
張員外為人老實、厚道,且樂善好施,在當地名聲很好。
不過,夫人李氏卻是個蛇蝎心腸的女人。她經常毒打丫環和下人,動不動就暴跳如雷。
下人、丫環不敢得罪她,遠遠躲著,就連張員外對她也是束手無策。
而更讓張員外揪心的,便是他膝下無兒無女。他每每想起此事,心里就不由得發起愁來。
有一日,張員外終于壓抑不住,就對李氏說道:“我張某人坐擁萬貫家財,卻無子嗣繼承,這實在悲哀。今日與夫人商議,準許我納一妾室,為我延續香火吧!”
李氏聞言后卻沒有發火,還大發善心同意張員外納妾,這讓張員外是喜出望外啊!
張員外喜歡身邊一個叫翠紅的丫環,丫環年輕,人長得也漂亮。不出幾日,張員外就將她納為了妾室。
李氏非但不吃醋,對這位妹妹還體貼入微,這讓翠紅摸不清頭腦了。
可誰也不知道李氏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為何如此一說?別急,咱先說說張員外。
張員外沒有子嗣,問題不全在李氏身上。鎮上一位有名的郎中,曾給他們看過病。
結果是,李氏體寒,張員外陽氣不足。不過,鑒于古代人的傳統意識,責任就怪到李氏頭上了。
這件事李氏并沒有聲張,她多給了郎中一些銀子,算是封口費了。隨后,她派人到郎中家里詢問,得知問題是在張員外身上。
李氏心中有數,沒有再提起過。張員外只當是李氏的問題,對這事始終耿耿于懷。
再來說說丫環翠紅。
翠紅自從進了張家,就一直伺候張員外和李氏。長久以來,沒少挨李氏的打罵。
翠紅心里有陰影,即便成了李氏的妹妹,也不敢得罪李氏。李氏的心狠手辣早就深入翠紅的內心了。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李氏的如意算盤真的打對了。
半年之后,翠紅嘔吐不止。李氏趕忙找來郎中,郎中一摸脈象,微笑著說道:“恭喜張公,你夫人有喜了!”
張員外一聽,險些流出老淚。當日,他大擺宴席,府上是熱鬧非凡!
來年春天,翠紅生下一個兒子。
張員外老來得子,鬧得滿城皆知,前來賀喜的人是絡繹不絕。
他跪倒在地,拜天拜地,張家終于能延續香火了。
不過,一樁丑事卻被揪了出來。孩子的生父并非是他,而是他的小舅子。
這樁丑事能被揪出來,要怪小舅子的一次酒后吐真言。
孩子降生不久,張員外宴請賓客,氣氛很是喜慶。
因為是生父的原因,小舅子李茂成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在一次與友人喝酒之時,說漏了嘴。
無巧不成書,這些話卻被張家一個跑腿的聽見了,那小伙計趕忙回去報信。
張員外一聽,大發雷霆,氣洶洶地跑到翠紅房間,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責罵。
翠紅心里有愧,也懼怕張員外。這一問,翠紅直接承認了。
孩子的父親,果真不是他的,就是小舅子李茂成的。
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一般,打得張員外愣在原地,也驚呆了鎮上的居民。
那么,這件事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原來,李氏早知道張員外的病,翠紅根本不會給張家延續香火。
可萬貫家財總不能便宜別人,李氏忽然想起了弟弟李茂成。李茂成家境一般,家里排行最末,整日游手好閑,還沒有娶上媳婦。
李氏暗暗一笑,計上心來,暗地里開始安排李茂成和翠紅相會。
翠紅起初不從,但她懼怕李氏,李茂成游手好閑,聽聞姐姐說有這等美事,他哪里不愿意呢?
張員外得知詳情后氣得險些暈倒,他忍無可忍,將李氏、李茂成、翠紅一同告上衙門。
縣令言辭犀利,李氏起初沒有招供。可游手好閑的弟弟哪里有骨氣?
縣令幾次審問,他便招了。
翠紅膽小,也招了,李氏的心理防線瞬間崩塌!
她一下趴倒在地,泣不成聲。
縣令再次追問,李氏只得說出自己精心策劃的這場悲劇。
張員外念及多年情分,替李氏求情,縣令網開一面,只是杖打了她。
隨后,張員外一紙休書,將李氏趕出家門,此后李氏再也沒有出現過。
縣令將翠紅和孩子,斷給李茂成,并勒令他善待母子倆。李茂成拜過縣令,帶著妻兒走了。
張員外時常看著諾大的院落發愣,直到他離世,也沒有再續弦。
結語:
張員外的遭遇,不禁讓小編想起東坡居士的一句詩,“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他若不追求完美,哪里還會納妾?這也印證了那句老話,強扭的瓜不甜。
當然,如果不是夫人處心積慮、從中作梗,就算張員外盼不來子嗣,起碼不會發生如此的丑事。
古人云:最毒婦人心,看來說得不無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