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需求是一定會到的。比如“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你就會需要一些特殊的服務,銀發經濟錢據說很好賺。
有些市場是一定會倍增擴張的。比如,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生兩個娃兒,而且城市化步驟加快,母嬰市場以每年30-50%的增速應該不成問題。由于有巨大增量,只要你能提供新鮮服務,增長就不是問題。
你看,其實并非只有關注95后才能賺錢。那么,我為什么還強調一定要瞄準95后這樣一個小眾市場呢?
1、偉大的產品應該永遠年輕,永遠是teenagers
偉大的產品在初期很少有被看好的,原因就是他們針對的年輕用戶,其實大多數人都看不懂。
遠的來看,蘋果、微軟、谷歌都是年輕人的玩具;近的來看,微信剛誕生的時候,也只有年輕人才接觸。QQ在沒有達到巨大的用戶規模前,連小眾市場都算不上;淘寶最早也只關注非主流人群(學生一族)的非主流市場(最早是從非官方產品開始銷售的)。
或許在商業領域、生產力市場,可以繞開這一規律。但對于2C的產品而言,如果不是以teenagers為主流人群,那么基本上可以確定:它無法成為偉大的產品。
所以,從客觀層面來看,我們現在強調的95后,其實是teenagers,也就是指尖兒一代——移動原住民——他們生而與App為伍,我們永遠為他們而變。
2、指尖兒一代,是潮流最前線
在App時代,每個人都在使用各式各樣的應用。但真正具有行業影響力、助捧App成為主流的,正是這些移動原住民們的努力,比如嗶哩嗶哩、暴走漫畫、畫皮皮……他們不僅把這些App變成了具有存在感的活躍產品,而且還把其中的語言變成了大眾化的語言。比如我們常說的很多網絡用語都推動于95后,你看一下有印象嗎?
——重要的事說三遍!
——我也是醉了~
——壁咚!尼瑪!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
——不作死就不會死,為什么就是不懂呢?
——前方高能!
——認真你就輸了!
——直到我膝蓋中了一箭。
——警察叔叔,就是這個人。
——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戰斗力只有5的渣渣。
——……
引領潮流的,永遠是teenagers。
3、移動的主宰,在teenagers
中國3000萬大學生(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49萬人,乘以在校生計算),7300萬人中學生(2014年數據)。他們才是未來,而他們總數有1億人。
即便以指尖兒僅針對的iOS用戶、并按照iPhone占比10%計算(這是去年的保守統計,未包括iPhone以外的設備),規模是1000萬人。如果這個比例翻倍,就是2000萬人。這才是互聯網主流人群。
任何一個偉大的主流產品,都是從teenagers獲得基礎,并擴散到整個互聯網用戶。包括iPhone、Facebook、Twitter、微信、snapchat、wahtsapp……不說了,除了B2B,全都是。
哦對了,即便是B2B,他們也是從最年輕的初創企業取得突破口。大企業都是趨勢的追隨者。
也就是說,偉大的產品都是為年輕而生,因為他們形成風潮,因為潮流而帶動世界向前。那種希望看到今天的“現金”的創業,其實都是價值投資,他們生而中年,也因此會快速衰退、無法偉大。
因此,看一個好的產品是否具有偉大的潛質,不是看它是否符合當下成功企業的特點,而是它是否致力于讓teenagers變得更爽、有更酷的體驗。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不論你是否看得懂,它就是未來。
只有讓自己永遠年輕的人,才能讓用戶為此尖叫。誰不喜歡青春逼人,張揚放肆?蘋果系列產品一直都占據美國青少年圣誕愿望top10的幾乎全部榜單。所以它一直在贏。
4、潮流的方向永遠是自由!
人類如果有一個愿景,那么會是什么?
不是必須用你的App,不是一定要接受你的電商,而是更自我、更幸福、更美好、更遂意。用一個詞概括,就是:自由。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越來越逼近這一點。在中國,70后努力成為主流,80后想做自我又躲躲閃閃,90后頂住壓力做自己,而00后只管做好自己,從不在乎任何外界壓力。
我們正在不斷地走向自由,而自由,會進一步解放我們的思想。就好比70后認為愛情就是從一而終,而90后則認為真愛就是萬水千山走過,最終傾心的那一刻——都是愛,但越來越本質,也越來越沒有那么多虛偽的束縛。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再去看社交的發展趨勢:過去,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重社交、需要關系網,現在大家已經不再把喝大酒去KTV當成生意的必備要素了。過去我們互相妥協、學著做人,為了構建朋友圈,未來大家也都不會再這樣做事。也許你會問:那他們怎么談生意呢?嘿,別擔心,為了利益本身的合作,更純粹和持久。
5、反證一個:你見過先贏得中年用戶的APP,最終改變了世界嗎?
至于成年人,他們都是務實的,他們會消費潮流,但他們的創造力已經非常有限。
但凡因為逼近錢,而把目標用戶鎖定在成年人,忽略了teenagers感受的創業企業,都會很快處于衰落周期中去。
或者,當一個曾經年輕的產品,沒能持續為年輕人代言時,這個產品也會衰落。例如天涯社區,那里似乎是70后80后的陣營,所以它的巔峰時代已經過去了。豆瓣新人在增加,但和年輕人的比例而言,也是有限的,所以它也過了巔峰期。
不存在任何一個當時就屬于主流大眾的產品。正如前文所說,偉大的產品必然是先獲得青少年的認可,然后星火燎原。即便最后為主流人群所覆蓋,產品的調性,依然是年輕的、放肆的、張揚的,就像蘋果。
從這個角度來看,除了B端產品,我未曾見過為中年人服務的主流應用,最終成為偉大產品。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的思維已經定型,形成了慣性。就像喬布斯所說的,就像一張蝕刻了的老唱片,只有質疑,或者生活在既有的現在,已經根本無法擁抱未來的變化。
中國不能誕生偉大的產品,也是因為,我們都在努力向成年人(離錢近的地方)靠攏,而忽略了我們最心底的真實想法和對未來的渴望。
文/宅男小生(簡書作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并標注“簡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