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沒什么用,還不如直接在網上找答案,又快又方便。”
“上了一天班,現在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沒必要看書了。”
“這本書我看了,好像沒什么用,現在都忘了。”
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同樣是一本書,為什么每個人的收獲都不一樣?那些優秀的人是怎樣讀書的?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中,將帶你走出閱讀困境,從被動讀書轉變成主動讀書。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破解了多數人遇到的讀書難題:沒時間讀書,讀完就忘,讀書沒有實際用途的問題。
這本書闡述了主動讀書的作用和方法:在繁忙的工作中,合理分配時間;改變閱讀方式,規劃自己的目標;將書中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提升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能力,使讀書成為自己工作和生活當中的利器。
本書的作者赤羽雄二,是一名咨詢師,斯坦福大學機械工學碩士,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14年,創辦了麥肯錫韓國公司,推動了許多韓國企業,尤其是LG集團走向了世界。
赤羽雄二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個月至少讀10本書,至今讀了1800本書,他還出版了《零秒思考》《零秒工作》《終身成長行動指南》,他根據自己在工作和讀書上的體驗,總結了一套獨特的讀書技巧。
我們來看,優秀的人是怎樣主動讀書的?
一、 創造讀書時間。
首先,工作再忙,也要讀書。
讀書是開闊視野,提升實力的最佳途徑。在信息化時代,很多人認為,獲取知識可以直接在網上瀏覽,又方便又迅速,沒有必要讀書了。
網上的確可以獲取一些新信息,但是,我們在網上獲取的知識是零散的、淺顯的、不系統的,無法獲得對事物本質的深層次的認知。
要獲取知識,還是要從書本上吸取,書本上的知識,經過了作者的系統思考,在邏輯結構和語言表達上,對我們都更有啟發性。
如果你是機械工程師,閱讀專業內書籍,你就能了解所在領域的先進經驗和發展水平。
讀書不僅能積累專業知識,還能跳出自己的角度,用客觀、理性的態度去看待事物,而客觀、理性的態度使我們對問題不偏激、不盲從,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
其次,將讀書的順序優先。
我們要改變自己對讀書的認識和定位,告訴自己,要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就必須要堅持讀書,把讀書放在一個積極、必須的位置上。
沒有時間讀書,是沒有把讀書當做必須的事情來做,讀書不是可以選擇讀與不讀的問題。
如果把讀書的順序優先,當做一件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的事情來做,你就會選擇讀書。
當我們確保了讀書時間,讀完了一本自認為不可能讀完的書時,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讓你感到快樂。
再次,合理分配時間,嚴格遵守。
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天到晚只是讀書,要抽出時間讀書最重要的是貴在堅持,每天固定閱讀時間。
如果你是早起型,你就安排在清晨醒來后閱讀,如果你是晚睡型,你就在夜晚閱讀。
利用上、下班的途中時間,可以利用手機聽書,收集信息,如果上下班有1個小時,那么這1個小時就沒有浪費。
利用零碎時間來處理信息、讀書,在等車、等待開會的時候都可以。如果一天當中利用3個10分鐘的零碎時間,就多出了半個小時,這樣就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
二、 擺脫看完就忘的魔咒。
首先,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思考,去讀書。
我們讀書,不管是出于消遣,還是出于獲取信息的目的,都是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讀的,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讀書就會變得十分枯燥,讀不下去。
既然對一本書有興趣,在開始閱讀之前要問自己兩個問題:我想從這本書中學到什么?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帶著目的和問題去讀書才會有收獲。如果沒有目的,大腦就不會去主動記憶,自然就沒有收獲。
比如,我們讀《飄》這本書,讀之前是想看郝思嘉的愛情經歷。但是讀完之后發現,小說不僅講了郝思嘉的愛情,還講了美國的南北戰爭背景下,郝思嘉的成長經歷,她從一個漂亮、任性的莊園主女兒,歷練成了一個雙手粗糙、頑強、能干的莊園主。
帶著興趣去讀書,就會對書中的情節記憶深刻。當白瑞德離開郝思嘉之后,結尾有一句話,很多人都記得:不管怎么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其次,閱讀時做好標記,提煉出重點內容。
在閱讀時,用筆標記出重點內容,重點內容就是:說的有道理的;語言表達出色的金句;體現作者洞察力和智慧的內容。
標記的內容是書中的精華部分,為整理筆記,寫書評提供提供信息。 在本書中,作者建議不要一邊閱讀一邊寫筆記,要在閱讀后寫筆記,因為花4-5個小時整理筆記,會大幅減低閱讀速度。
再次,讀后立即整理筆記。
很多人讀書,讀完就忘,是因為沒有整理出筆記,如果讀完立即整理出筆記,效果就大不一樣。
整理筆記的方法是:摘抄書中的要點,寫下自己的感受,在右上角寫下日期,每頁寫幾行字。
寫的時候,將腦中浮現出的信息依次寫出來,不要在意措辭,不要翻書,實在是想不起在翻看書中的內容。
然后再列出大綱,畫出思維導圖,按照邏輯結構整理出自己需要的主題筆記。
寫完之后再把書重新略讀一次,查看有沒有遺漏的要點。
寫好的讀書筆記,可以在一個月、3個月或者6個月之后,快速的瀏覽一遍,對比過去和現在的想法,這樣不僅能夠加深記憶,還會產生靈感。
三、? 規劃未來的目標。
首先,找到自己要讀的書。
有些人不知道讀什么書有用,其實不管讀什么書,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書開始,從簡單的開始。
先在一個領域內保持垂直閱讀,提高閱讀的深度,同時在其他領域讀多本書,增加閱讀的廣度,再廣泛閱讀后,堅持一周讀一本書,一年讀50本,
時間長了以后,隨著讀書的深度和廣度的增加,工作和生活也會發生變化。
比如,你是一名銷售人員,閱讀了銷售、溝通之類的書籍,就是垂直閱讀,然后,根據自己的愛好,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不管是小說、漫畫,還是種花種草的書都可以,這是水平閱讀。
通過這種閱讀方式,你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技能,增長了與工作相關的知識,還多了一些業余知識,在與人交談時,還能找到共同話題,促進溝通。
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你在工作上越來越順利,有更多的時間來支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建立讀書檔案,定期復盤。
每讀完一本書,就寫一篇讀書檔案,記錄讀過之后有哪些新的認知,行動上有什么變化,如果一個月讀4本書,一年就可以寫出48個讀書檔案。
讀書檔案要標注書名、作者、日期,內容包括:閱讀這本書的目的;讀書后的收獲;閱讀后會采取哪些行動;三個月之后要做些什么?有什么樣的改變?
讀書檔案相當于對讀書的復盤,是對自己行動的檢驗,要在三個月、半年之后定期回顧,做一次評估。
比如,我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的目的是,想了解讀書的方法,提高閱讀效果。讀完之后的收獲是,根據二八定律提煉重點,讀后畫出思維導圖,還了解了幾種幫助記憶的方法。
閱讀后,我用書中的方法記憶了一串不相關的詞語,真的非常好,打算繼續按照這種方法讀書,整理筆記。
讀完書之后,要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行動,才會提升讀書的價值,不然讀書就沒有效果。
再次,建立假說,采取行動。
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后,自然會在頭腦中浮現今后如何做的想法,就是假說。建立假說有5個步驟。
1.? ? 設定一個臨時目標
確定目標才會采取行動,確定目標時不要太猶豫,東想西想的結果往往是沒有行動,最重要的是開始行動。比如,設定的目標是在頭條拿青云獎,確立之后,就要開始寫。
2.? ? 其次是探討目標是否合理
在建立了假說之后,要重新考慮暫定的目標是否合理。
比如,最初的目標是拿青云獎,但是目前還沒有拿到原創標簽,而青云獎必須要先獲得原創標簽,所以,就要及時調整目標,在30天內至少寫10篇文章,才有機會獲得原創標簽。
3.? ? 收集信息,確認假說
根據已經掌握的信息,進一步調查確認是否正確。
比如,搜集的信息是,獲得青云獎的文章,內容都有稀缺性,切入的視角獨特,能給讀者帶來知識增量,這樣的文章更受青云獎的青睞。
4.? ? 盡可能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
接受專業人士的可以避免少走彎路。
比如,我們可以在網上學習,聽取專業老師的意見,得到反饋,再持續改進。還可以拆解獲得青云獎的文章,分析文章的邏輯結構和語言表達方式,和自己的文章進行對比。
5.? ? 修正假說,確立新目標
在現有的基礎上調整、修改假說,不受原計劃的束縛,提出切合實際的假說。
簡單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如何從被動讀書轉變成主動讀書。
首先,創造讀書時間:工作再忙,也要讀書,將讀書的順序優先;合理分配時間,嚴格遵守,貴在堅持。
其次,擺脫看完就忘的魔咒:帶著好奇心和求去思考,去讀書;閱讀時做好標記,提煉出重點內容;讀后立即整理筆記,定期回顧。
最后,規劃未來的目標:找到自己要讀的書,保持垂直閱讀;建立讀書檔案,定期回顧;建立假說,采取行動。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告訴我們,只要分配好讀書時間,改變閱讀方式,將書中的知識用于實踐,就是主動讀書,讀書就成了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利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