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注:綜合搜索特指百度、360好搜、搜狗、神馬搜索
前幾天看了品玩上一篇關于阿里旗下神馬搜索新發布的藍光模式的分析文章,所謂藍光模式主要有3大特征:
1、高顏值,交互App化。即搜索某個query如“nba",搜索結果不再是單調的文本鏈接形式,實際結果頁面會很炫,同時會運用各種技術提取出各種有用的信息如賽程、即時比分等信息,看起來像是一個本地App的NBA專題頁面。?
本質上是搜索結果展現形式的變化,這是目前各搜索廠商的共識。百度的框計算、360好搜的onebox,以及各種形式的富摘要結果都是這種思路,實際效果相當不錯。
2、搜索結果的個性化。神馬搜索號稱能夠通過搜索者既有的搜索習慣對內容實現智能預判,舉個簡單的例子:
用戶搜索“王小川”,IT行業的用戶第一反應肯定是搜狗的王小川;而其它圈子的用戶第一反應則很可能是安徽衛視的主持人王小川。如果通過分析用戶之前的搜索行為,可能A用戶之前有較多IT方面的搜索行為,那么就可以給他推薦更多搜狗王小川的結果;而B用戶可能之前有較多娛樂方面的的搜索行為,那么久可以給他推薦更多安微衛視王小川的結果。
這個功能我認為更多是一個噱頭,短期內神馬搜索也無法做到。個性化搜索很久以前就有人開始探索,但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太大的進展,以至于現在很少聽見有人提起。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方面技術難度較高,風險較大一旦判斷錯誤給用戶造成的傷害較大;另一方面有人認為搜索結果的個性化是個偽需求。
3、連接人與服務。文中以“按摩”這個query舉例,出來的是按摩服務、價位和地圖,而不是傳統的按摩介紹,以及如何進行按摩的相關視頻等。這是我想重點討論的。
單以“按摩”這個query來說,作者或者神馬搜索有些自以為是了,可以肯定的是此時用戶的主需求肯定不是想要尋找按摩服務這些,如何進行自身穴位的按摩等信息類需求才是主需求,這一點從用戶的點擊行為上可以清晰的看到。
原因很簡單,如果用戶需要按摩服務,第1個想到的肯定是大眾點評和美團等生活服務類應用。類似的用戶使用綜合搜索一本書(如解憂雜貨店)主需求一定是下載或者在線閱讀盜版資源,而不是購買(購買的話肯定直接去京東亞馬遜等電商網站了);用戶搜索菜品(烤鴨)主需求一定是找菜譜等信息類需求,而不是想找附近哪家餐館有烤鴨這道菜;用戶搜索一部正在上映的電影(如港囧)主需求肯定是想下載或者在線看盜版電影,而不是買電影票(購買的話自然去貓眼、淘寶電影、微信電影票等應用)。
這正是綜合搜索的困境:有商業價值的搜索需求正從綜合搜索流向其它垂直類產品,而這正是搜索引擎的重要收入來源。
在pc端還主要集中于購物需求,用戶想要購買什么東西時會跳過搜索引擎直接到淘寶京東等電商網站,這要歸功于當年馬總那個霸氣的決定。
在移動端要嚴重的多,除了購物,其它服務類需求(旅游出行,休閑娛樂,美食等)都在流失,慢慢向大眾點評,美團,攜程等垂直類產品傾斜,這一傾向正變得越來越明顯,這也是百度瘋狂向這些領域砸錢的原因,投資去哪兒網,收購糯米,推出自家的醫療頻道百度健康等。
除了自己做或者戰略投資這些領域外搜索引擎似乎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因為這些領域具備三個重要的特點。
1、行業的領先者擁有足夠全的數據,不需要搜索引擎來做整合。而視頻行業顯然不具備這個特征,所以360影視大全這類聚合多家廠商片源的應用會很受歡迎。
2、服務標準化,尤其是價格這個很重要的因素多家廠商之間幾乎沒有差別。試想如果廠商之間價格差異較大,搜索引擎可以從比價這個角度入手。
3、高頻需求,就像早期的搜索引擎只是門戶中的一個子頻道一樣,后續搜索需求頻次高了之后就獨立了出來。
更有甚者,如果這些廠商像當年淘寶那樣禁止搜索引擎抓取網站的數據,那么搜索引擎就真得跪了。
最后再說一句,醫療行業作為搜索引擎最大的金主,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家或者幾家像生活服務領域大眾點評和美團這樣優勢明顯的公司,或許對包括搜索引擎公司在內的所有公司都是一個機會。
后記:自身想要提高除了多思考之外也需要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在寫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新的收獲。晚上喝了咖啡強迫自己寫完這篇文章,接下來的日子需要堅持在簡書上寫下自己的一些想法,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