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人越長大越會感受到親情的重要。忙碌中,我們不要忘記多抽點時間陪伴家人或者多與家人聯系。家人永遠是我們最重要的支持后盾。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我語文課代表朱曼琳的月考作文。從文章的標題,我們就能看出她解決“材料中老人與女兒矛盾”的方法。
我們說一流的標題體現的是一流的審題立意。當閱卷老師看到好的標題時,自然會對文章有種“此文不錯”的第一印象,這樣便有了一個比較高的印象分。在此印象分的基礎上,閱卷老師再根據正文內容判分。所以說,考場作文取好標題很重要。題好一半文,是有道理的!
? ? ? ? ? ? ? ? ? ? ? ? ? ?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 ? ? ?中秋節前夕,黃斌老人收到一盒女兒快遞回來的月餅后,不但沒有感到高興,還暗諷女兒中秋節也不回家,并為此行為而感到氣憤。
? ? ? ?我們可以設想,女兒也許是因為工作太忙沒回家;也許是因為她最近心情不太好,不想讓父母知道;也許因為她最近有急事卻不想讓父母擔心,或是其他不知名理由而讓她以這種方式給母親祝福。但在我看來,這些理由都不可以成為他不回家看望父母的理由。
? ? ? 在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迅速崛起的手機、互聯網卻成了兒女與父母見面的一道鴻溝。從開始再遙遠的路途都要買票趕回家去看年邁的父母,到現在提個手機打個電話給父母的現象都屈指可數。更別說什么買票回去陪伴父母的行為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繁忙的工作和無數的應酬。
? ? ?我曾看過一則廣告:老人聽到電話那頭女兒說,因工作原因沒法回家過年后,深沉地嘆了一口氣,獨自吃著年夜飯。這不正是材料中女兒的真實寫照嗎?材料中的女兒,原以為中秋節給父母寄一盒月餅就可以此來表達祝福的心,卻不料讓父母如此失望。
? ? ? 這個時代的人們,越來越追求形式上的東西,以為一些小小的禮物就可以彌補自己長期在外,父母在家思念女兒的心。殊不知,他們要的并不是物質的給予,而是兒女可以回家看看陪伴他們,哪怕只有一會兒,也比那些物質所帶來的空虛要來的實在。就像材料中黃斌老人所說,“我和你媽又不缺一盒月餅”一樣。他們不缺物質,缺的是內心思念兒女的心情,缺的是兒女不在身邊陪伴他們的空虛。
? ? ? 在如今這個信息發達、交通便利的時代,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回家看看父母呢?新一代的青年人們,稍微放下手頭的一點兒工作,稍稍推辭一些應酬,去請半天或一天的假,帶上最真實的自己,坐上回家的一班車,去陪伴長年在家總是思念兒女的父母。去理解他們內心的孤獨,去彌補他們內心世界空洞的心靈下還留有兒女的痕跡......
? ? ?正如一句話所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