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無名之輩》的口碑在朋友圈刷屏。
你我皆無名,生在人世間。
無名之輩,即蕓蕓眾生,為了生存我們狼狽不堪,可命運就是這樣荒腔走板,絕大多數人拼盡全力,終究只能擁有一個平凡的人生。
1
平凡是生命的底色
男主角馬先勇夢想著成為一名警察,但是單是協警的公務員轉正考試就考了好幾年,在大家的眼中他就只是一個平凡的中年大叔。
眼鏡是普普通通的鄉下小子,從小就幻想著要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他拉著兄弟大頭一起去搶劫,手里有槍也只敢打銀行邊一家小手機店的主意,可搶回來的竟是一堆毫無價值的手機模型。
從農村到城市,大頭最大的心愿便是能掙10萬塊錢回家裝修房子,和喜歡的人一起過安穩的日子,但能力有限,他始終奔走在生活的邊緣。
……
這個世界真得很大,也真得很精彩,但是越是如此,你越會發現平凡是生命的底色。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在清華大學做學渣是什么體驗?”
有一個同學匿名回答道:
“我盡力了。謝謝大家。我真的盡力了,真的盡力了。
可是什么也沒有改變。什么也沒有改變。什么也沒有改變。”
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寫這句話的疲憊無力,每個人都堅信過自己的不平凡,也許有些人還遇見過某個不平凡的時刻,但是真正將不平凡走到最后的卻寥寥無幾。
記得陳道明曾在《傳承者》節目中有過一次當眾“發飆”。
當一位青年評論員評價一群表演高臺花鼓的農村孩子沒有個性,長著同樣一張臉的時候,陳道明頗為嚴厲地說道:
“世界上沒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凡。但是,不要打擊他們的努力。”
平凡,是人生的常態。我們這么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2
不要和自己的平凡為敵
梁曉聲在《為什么我們對平凡的人生深懷恐懼》中轉述過一名大一學生對他說過的一句話:
“如果在三十歲以前,最遲在三十五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那么我就自殺。”
聽到這兒的時候,梁曉聲背脊卻有些發涼,然后連續給出了兩個反問:
做一個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喪么?
倘注定一生平凡,真的毋寧三十五歲以前自殺嗎?
電影《無名之輩》告訴我們:有些人不怕死,就怕平凡。
馬先勇想成為一名出色的人民警察,或者退一步恢復自己協警的身份,為此他甚至不惜以身犯險,用肉體去和槍械對抗;
眼鏡從小就渴望成為眾人擁躉的大哥,為達目的連搶劫的荒唐事都去做了,圖的就是個“有名有姓”。
但是結果呢?
愛逞強的馬先勇酒后駕車,不僅害死了自己的妻子,還讓自己的親妹妹馬嘉旗全身癱瘓,甚至連女兒也怒其不爭,要改姓和他決裂。
眼鏡笑傲江湖的大哥夢破碎了,還因為持槍搶劫的只是一堆廢物,成了全網DISS的笑話,最后還要面對法律的嚴懲。
有些時候,我們過不好這一生,并不是因為前面有千萬人阻擋,而是你這一生都在和自己的平凡對抗。
在網易云音樂的《平凡之路》下看過一則高贊留言:
“小時候跟著父親去城里賣西瓜,害怕同學會看到我,就拼命地將自己隱藏起來,一路心驚肉跳。
現在想來那條路綠樹成蔭,陽光颯爽,若不是我害怕面對自己的不完美,一定能看到許多美好的景致,那條路,正如其他的所有路,從來都不應該被逃避。”
不要和自己的平凡為敵,否則你將錯過人生中太多美麗的風景。
3
平凡不代表不重要
很喜歡《坐在路邊鼓掌的人》里面作家劉繼榮女兒一段話:
“老師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路邊鼓掌的人?
多么平凡啊。
但不值一提嗎?
如果沒有人為英雄鼓掌,英雄也失去了他的意義。
我們也許平凡,但是并不代表不重要。
馬先勇太在乎自己的社會身份和地位,反而忽視了本就脆弱的父女關系。
他以為自己只要變得不平凡了,就能得到眾人的認可,包括挽回父女親情。
但是他卻不知道,即便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但是在女兒的心中,父親的身份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
女兒的倔強,女兒的叛逆,只不過是為了喚回曾經那個陪伴在自己身邊的父親。
包括妹妹馬嘉旗,準備自殺,一再叮囑的也是讓自己的哥哥保重身體。
就連旁人眼中一文不名的大頭,在他喜歡的女孩真真心中,也永遠占據著一份珍重的地位,為此她隱瞞下他所有的過錯。
這個世界是有分工的,即使再平凡的個體,也會有人將你視為“英雄”。
那個叫你老公或者老婆的人,一定是風雨無阻等你回家的人;
那個喊你爸爸或者媽媽的孩子,你也永遠會是他們世界里的超人。
這世間,我們最需要的不是極少數英雄,而是大多數平凡,且不會在平凡中潰敗,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4
接受平凡,是最不平凡的一件事
周國平曾說過: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
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電影《無名之輩》的最后幾個鏡頭非常耐人尋味:
馬先勇終于擒獲劫匪,可也中彈負傷,生死之間,他已經不再去想自己的警察制服,而是滿臉笑容地看著女兒遞在他面前的課本:女兒沒有改姓,他還是她最愛的父親。
眼鏡終于扔掉了那把他端了一整部電影的獵槍,看著空中的煙火,他的眼神從憤怒,到絕望,到自嘲,最終歸于平淡。
真真牽著大頭的手在街上奔跑,生活讓他們遍體鱗傷,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屬于他們自己的美好,即使未來的日子簡單平凡。
每個人都希冀通過不平凡來獲得成功和幸福,卻沒想到真正的幸福一直都在自己的眼前,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了視而不見。
林語堂說,幸福很簡單: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那個憧憬著鮮衣怒馬仗劍天涯的少年,多年以后可能就是小區里你遇見的那位給兒女當馬騎的中年大叔;
那位白衣翩翩裙角飛揚的夢中少女,說不定下一次出現就是隔壁那個圍著圍裙,站在門口喚著家人回家吃飯的家庭主婦。
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將歸于平凡。
能夠接受平凡,并且享受平凡,也許才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一件事。
喜歡《悟空傳》里有一句話: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為這天地都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
成長,就是一個發現并接受“自己很平凡”的過程。
終于明白自己能力有限,開始接受“長大后我就變成了普通人”這一事實,也終于懂得:
人生終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
這不是妥協,而是明白了:
平凡人有平凡人的偉大,不執迷于“已失去”和“未得到”,從平凡的生活里攫取屬于自己的快樂和美好,未嘗不是另一種不平凡。
正如席慕蓉的那首小詩:“涉江而過,芙蓉千朵,詩也簡單,心也簡單。”
平凡的人生,也可以詩情畫意,江河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