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優美圖
01
今天花了至少有3個小時邊看邊摘抄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
目前看了三分之一,還是有蠻多內容的,想試著回顧一下。
(ps:以下知識點均為大意及我自己的回顧總結。)
開篇的導論里提到梁寧自己的主張是,人這一生就是把自己打造成產品與別人交互的一生。
這一點我還是蠻認同的。
要做產品,就得先了解人的特點。從產品的角度出發,可以考慮的點有:情緒、角色、(還有一點還是兩點忘了,明天來補上)。
- 人最底層的操作系統就是情緒。愉悅、難受、憤怒和恐懼。其中,恐懼是痛點、是邊界、是動力。憤怒也是一種恐懼。
- 人是被角色束縛馴化的產物。社會中的各種觀點禮教,都是在馴化我們,從而利于管理。如果是做單獨個體的產品,就要去角色化;如果是做特定群體的產品,則要找該群體共同的觀念、特點。
培養角色化的步驟:
- 確定目標
- 建立恐懼的邊界
- 放入清晰的標的
- 給予紅利,培養路徑依賴
- 不斷重復,樹立榜樣
印象最深的就是這3點了。
02
給自己建立一個【72小時】機制。
任何學習資料,不管是書還是視頻還是音頻還是文字,必須要在72小時內進行學習和記錄。過后就再也不準打開。
此機制將應用于剛得到時及狀態不好需恢復時。
原理:雖然字寫的不咋滴,但我很喜歡把看到有啟發的話抄在筆記本上,利用愉悅感+恐懼。
03
見過一些人的讀書方法,老大的檢視閱讀五步法,小六的洋蔥閱讀法,李敖的剪紙閱讀法,如何閱讀一本書等等。
也曾試過這些方法,發現真正有了改變的一點是,現在懂得先看目錄了。
至于讀書方法,在沒有對某個領域有整體的框架時,還是老老實實用最笨的【一頁一頁翻+謄抄+電子整理】吧。
這樣最起碼有3遍了。
04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