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簡述
豆瓣(douban)是一個社區網站。網站由楊勃(網名“阿北”) 創立于2005年3月6日。該網站以書影音起家,提供關于書籍、電影、音樂等作品的信息,無論描述還是評論都由用戶提供(User-generated content,UGC),是Web 2.0網站中具有特色的一個網站。網站還提供書影音推薦、線下同城活動、小組話題交流等多種服務功能,它更像一個集品味系統(讀書、電影、音樂)、表達系統(我讀、我看、我聽)和交流系統(同城、小組、友鄰)于一體的創新網絡服務,一直致力于幫助都市人群發現生活中有趣和有用的事物。
二、當前狀況
1.豆瓣網站現狀
從alexa上面查到的豆瓣IP和PV量,從數據來看最近3個月網站訪問量變化趨勢呈下降趨勢。
訪問量的貢獻前三為:1.主站;2.電影;3.讀書。
2.app現狀
2016年7月13日豆瓣app發布4.0版本,獲得較大的成功,贏得4.5星評價。上線前總榜為309,現在上升至275.
2016年7月27日的豆瓣iOS用戶數據:(數據來自http://aso100.com)
截止2016年7月24日,豆瓣Android用戶下載量為26,641,951。
豆瓣4.0的上線則迎來了4.5星評價,并且收獲了海量豆友們的好評,其可以看做是此前試錯并迭代后的結果,1.0強化了工具,2.0強化了內容,3.0強化了社交,而此次的4.0則可是“工具+內容+社交+試錯調整”的最終進化。
3.互聯網熱度
微博熱議指數:當月均值:53307 / 當月最高76718,PC和移動端比例為1:6;
微博人群定位:男和女比例為1:2,用戶年齡為:1.19-24歲;2.25-34歲;3.12-18歲。
百度搜索指數: 當月整體搜索指數62226?,移動指數為12981;
百度人群定位:男和女比例為2:1,用戶年齡為:1.20-29歲;2.30-39歲;3.18歲以下。
三、冷啟動策略
1.員工生產內容:
2005年3月6日豆瓣公開注冊;
★ 第一個條目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00001/
★ 第一個成員?(阿北?豆瓣CEO)
http://www.douban.com/people/1000001/
上圖來自豆瓣日志,豆瓣日志=豆瓣Blog,截止2016年7月26日,保持了11年的更新,共有21頁,215篇文章內容。看完這些內容,就感覺剛剛和豆瓣一起走過來一樣。(跑題了,加刪除線)
2.有資源的幫手:吸引優質用戶傳播
★2005年3月21日:keso網摘推薦豆瓣,由之豆瓣開始在國內blogger圈內傳播?。
★2005年3月22日:blogger苦咖啡豆首次在blog上推薦豆瓣;
★ 2005年8月2日:《信息周刊》報道豆瓣,此為豆瓣第一次為媒體報道
★ 2005年9月17日:《經濟觀察報》報道豆瓣,《楊勃,豆瓣不是那個醬》
★ 2005年10月7日:《新京報》以維基百科(wiki)入題報道豆瓣
keso是誰呢?他的傳播為什么能為豆瓣引入這么大的流量呢?
引用百度百科里“keso”的介紹,重點看粗體,貌似是當時唯一獲得此名頭的人:
KESO,中文名洪波。 互聯網觀察者、評論者和企業咨詢顧問。五季咨詢合伙人,五季網絡合伙人。“中國的頭號Blogger”,這是一家媒體給keso的封號,keso確實是中國互聯網和IT圈的第一個個人博客品牌。Google第一次請中國傳媒行業人士到美國去參觀,洪波就被邀請了,不過是以Blogger keso的身份。百度百科“keso”
這些bloger們和主流媒體們都一片好評的報道了豆瓣,豆瓣的調性一直以來都為文藝青年所推重和接受。得到了大量主流媒體和網絡紅人的歌頌和傳播,這些優質的種子用戶為豆瓣吸引到更多的網友用戶。
3.制造一些標志性話題和現象
★2005年3月9日,第一個小組話題出現
★2005年7月16日:一直在豆瓣熱心的飛呀飛第一次圖示統計豆瓣成員數
★ 2005年5月1日:骨瓷咖啡上傳豆瓣胡同照片
豆瓣本身就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一些標志性話題和現象。豆瓣給豆瓣的用戶感覺,就是豆瓣每天都在生長,而這份生長來自豆瓣內部,也來自豆瓣用戶的努力。
★ 2005年10月26日:豆瓣第一次公開應對抄襲模仿豆瓣問題
4.與用戶產生情感連接
★ 2005年4月20日:豆瓣啟用username、groupname代替冷冰冰的數字
你分享出去的再也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數字,而是你的用戶名或你所在小組的名字。
★ 2005年5月2:豆瓣開始看電影?
用戶提出建議和意見,CEO阿北和網友展開了親切交流。(也是沒誰了,當時豆瓣員工也就只有CEO一個人了)
★ 2005年9月8日?豆瓣CEO阿北在“豆瓣日志”中發布了《又掉鏈子了》的文章
在這一刻,我感覺豆瓣是那么可愛而溫暖,有生命力。(它羞愧了)
5.把握內容質量
豆瓣最初是圍繞圖書進行內容運營的,開始就以UGC為主,用戶在搜不到一本書時,才會看到“添加書籍”的功能。其次,在添加書籍時需要添加ISBN號,而ISBN好有一定的規則,并且不能唯一,這極大的控制了用戶添加無用的信息到豆瓣中來,從而保證了內容的質量。
書籍在上傳后,用戶對自己看過的書進行打分,書籍排行會根據評分加權得到,保證在搜索和內容展示時,評分高的內容會獲得更多的展示機會。書評和短評也是如此,都有“有用”和“無用”兩種選擇,廣大用戶既是網站內容質量管理員,低質量的內容自然被排到優質內容的后面。
6.抓住種子用戶
★ 2005年8月18日:暖暖魚第一考證豆瓣歷史
★ 2005年10月11日:暖魚兼職豆瓣,負責用戶服務,阿北淡出站務論壇(但一直在看:P)??????
★ 2005年11月12日:keso也出手:豆瓣的價值
豆瓣在冷啟動階段的推廣和傳播可以說是極大的由一批優質的種子用戶來完成的,一個優質的產品自然會被種子用戶口口相傳。
回顧豆瓣創立后的2年間,其冷啟動堪稱教科書式的樣板。其產品提供了優秀的產品功能,以及快速迭代升級,工作人員和種子用戶間良好積極的交流,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其奠定了優秀的社區氛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