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細(xì)節(jié)真的真的太重要了,可以說是解開西游記所有故事和秘密的關(guān)鍵所在——
眾所周知,二郎神擒住孫悟空被后(也是在老君的幫助下),老君將孫悟空投入八卦爐煅燒了七七四十九天。本是想燒死他,結(jié)果孫悟空不僅沒有死反而煉就了火眼金睛。
書中原話是這樣的——(老君打開八卦爐)孫悟空跳出來,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
無論看書還是看電視劇,大家都為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而熱血澎湃呢,都在為后面的精彩戰(zhàn)斗而熱情期待呢,卻忘了:
——老君你的金剛琢呢,何不再打他一打,何不套住他的金箍棒?
——凌霄殿外,佐使王靈官一干人等苦戰(zhàn)孫悟空的時候,老君你在哪呢,你手下厲害的道童、青牛哪去了,何不去與悟空戰(zhàn)上一戰(zhàn)?別忘了,欽犯可是從你那里逃脫的啊!不管有心無心、有力無力,積極表現(xiàn)一番還是應(yīng)該的吧?
可是,自此以后,一直到如來降服孫悟空,太上老君再沒有出現(xiàn)過。即便在安天大會上,太上老君無端被南極仙翁埋汰了一頓,也一聲不吭。大家?guī)缀醵及阉o忘了。
請問,老君您到底在哪呢?您干嗎去了?!
1
別告訴呆呆:無論多么偉大的作品,總會有一些邏輯、結(jié)構(gòu)上的問題和紕漏,作者不可能處理地天衣無縫。
這話很對,但與讀者作自己的思考并不矛盾也不沖突。呆呆不懂文學(xué)評論,只是著迷于故事;既不想給吳承恩老先生辯護,也不想證明吳老先生就是思慮深遠(yuǎn)。我只是就著文本解讀文本。不過,呆呆很自信的是,這應(yīng)該是西游記背后的真故事。
2
解開這個答案得從紅孩兒入手。
面上看,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兒子,但是一切一切的表象都在清楚無疑地告訴世人——這不是真的。——牛魔王是牛,紅孩兒是人。所謂冬瓜得瓜種豆得豆,牛子怎么可能是人身?另外,牛魔王一身神力,人稱“大力魔王”,卻沒看出有啥獨門絕技。而紅孩兒的法術(shù)卻是“三昧真火”。
“三昧真火”到底有多厲害?看看觀音菩薩收服紅孩兒時,做了多少準(zhǔn)備就能想象得出來了。——觀音菩薩用玉凈瓶“轉(zhuǎn)過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河、溪源潭洞,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邊”。這么大動靜,起初還以為菩薩要用海水對付“三昧真火”呢。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菩薩壓根兒就沒跟紅孩兒正面較量。制服紅孩兒的法器是托塔李天王的天罡刀和如來佛祖的“金箍兒”。那一瓶海水的作用是呈現(xiàn)“南海”景象騙紅孩兒,這說明紅孩兒是去過“南海”的,那么是誰帶他去的呢?
再來說說“金箍兒”的來歷。如來交代觀音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jīng)人的時候,給了他三個“緊箍兒”,一樣三個,分別是金、緊、禁,孫悟空頭上有一個,黑熊精頭上有一個,這個又給了紅孩兒。這說明,這個東西不是隨隨便便給人戴的,也不是用來收服妖魔的。
扯遠(yuǎn)了,言歸正傳,繼續(xù)說“三昧真火”。雖然我們無法得知它到底有多厲害,但是掌握這個法術(shù)的,三界中除了紅孩兒,也只有太上老君。
那么,現(xiàn)在你還認(rèn)為牛魔王是紅孩兒的親爹嗎?
或者,換一個說法,沒看出來太上老君就是紅孩兒的親爹嗎?
3
再提供一個證據(jù)吧。紅孩兒的親娘羅剎女,不是什么妖怪,而是一個人,書中也沒有交代她的生平事跡,我們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她一直在火焰山接受百姓的供奉,定期滅火降溫,方便百姓耕種,干的絕對是無本萬利、只此一家的好買賣。對此,我們可以有兩個問題:
第一,火焰山是孫悟空踢翻太上老君的八卦爐時掉下的一塊炭火所成,那么,火焰山形成之前羅剎女在哪里?在干嘛?
第二,羅剎女的法器是“芭蕉扇”。關(guān)于芭蕉扇的來歷,靈吉菩薩透漏了一些信息:“本是昆侖山后,自混沌開辟以來,天地生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陰之精葉,故能滅火氣。”一個尋常的女子,從哪里來的這樣一等一的寶貝?芭蕉扇的厲害,遠(yuǎn)在那個令一眾神仙都不可奈何的“金剛琢”之上。太上老君曾對孫悟空點出過:“若(青牛精)偷去我的芭蕉扇,連我也不能奈他何了。”——看,太上老君也有一把!這是同一把呢?還是雌雄雙扇?
4
故事說到這里,就開始叉出千頭萬緒了。我們還是回到本文開頭的那個問題上吧——孫悟空從八卦爐里逃走后,太上老君干嘛去了?
雖然我不想以“暗黑”“陰謀”的論調(diào)來分析,但是也只有這樣一種可能——老君趁機去安置即將臨盆分娩的秘密情人——羅剎女去了。一塊炭火降到凡間,危害百姓,正好給她們母子提供了賴以為生的絕佳資源,帶上芭蕉扇就等于帶上提款機(還是很好的定情信物)。人間畢竟多險惡,天高老君遠(yuǎn),為了她們母子的安全,光派一個保鏢(火焰山土地本是老君的燒火夫)不行,還得給她們找一個靠山,名義上的老公、名義上的老爸。于是,老君找到了忠厚本分、廣結(jié)善緣、四海皆朋友的牛魔王,以老君的影響力和地位,牛魔王不得不從、也不敢不從。
因此,牛魔王雖然入贅玉面狐貍,卻并未與羅剎女“離婚”。羅剎女有事,老牛也得回來幫忙。
因此,雖然牛魔王、羅剎女都口口聲聲說要為紅孩兒報仇,事實上都未見哀痛,也沒有行動。都知道紅孩兒得了好處了,老君連私生子的工作都安排好了。
因此,牛魔王必須得死。他的命運從太上老君決定找他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不從的話,當(dāng)場必死;從了,利用完了,也得死。
細(xì)心的朋友應(yīng)該會注意到,牛魔王沒有死,而是被打回原形,法力盡失,被哪吒牽了牛鼻子。那么,這對牛魔王來說,是不是生不如死呢?
有一個細(xì)節(jié)特別值得玩味,牛魔王以一己之力與諸天神佛苦戰(zhàn)的時候,羅剎女“卸了釵環(huán),脫了色服,挽青絲如道姑,穿縞素似比丘”,跪在地上磕頭禮拜:“望菩薩饒我夫妻之命。”——這個舉動背后的心路歷程,以及各方面的反應(yīng)我們不得而知,大家隨便去猜吧。
我只想說:佛國也不講什么公平正義,玉面狐貍未有為非作歹的罪狀,卻被孫悟空一干人等直接打死;而始作俑者的羅剎女不僅沒被追究責(zé)任,最終還修成正果、“經(jīng)藏中萬古留名”。
這讓人說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