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我拍著胸脯說:“讓我復讀,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績!”十二年前,我高昂著頭說:“我要辭職,出去一定比現在強!”六年前,我喃喃自語:“我真的不想在這里浪費生命,可是出去了我能干什么呢?”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我一直在母親哀求的眼淚中妥協,在丈夫客觀的分析中冷靜,卻又在自己內心的不甘中掙扎。眼看著時光飛逝,除了我的豪言壯語慢慢變得底氣不足外,我沒有任何收獲。我的內心蠢蠢欲動,但卻不知道自己腳下有沒有路。所以當在課前課里聽到了昂sir講的“無解困局”這一定義時,我仿佛在黑暗之中找到了一束光,我知道,那束光,可以帶我找到自己的方向。于是,我果斷報了名,成了定位訓練營的第三期學員。
定位營的開始,正值我家二寶2個半月我和老公在北京帶她,大寶2歲3個月跟爺爺奶奶在老家。原本以為跟以往的線上課程一樣,聽聽理論,打打卡的我在聽完開營儀式以后,瞬間有了想退縮的念頭。還要寫作業?!每周還要爭先進?!最后還要爭霸?!天啊,快20年沒寫過作業考過試的我,還要應付一個作息混亂的娃,還要因為疫情每天在家做飯……我真的認真的想過要不要退出。
算了,暫且聽聽吧,大不了就是完不成做作業唄,怎么也能學點知識。我這樣鼓勵自己。所以當我被分到1組,鵬飛老師問我們覺得自己有什么困難的時候,我特別誠實的寫上了“可能不能按時聽課,可能完不成作業”。于是,我在接下來選擇一對一互助的時候,變成了沒人要的小孩兒~。鵬飛老師當時在群里問我們為什么會不想選有這個困難的小伙伴時,我意識到了,連最基本的聽課和做作業都不能完成的人,怎么能指望在今后的人生中有切實可行的改變呢?
好吧,鼓起勇氣,硬起頭皮學吧,如果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下來,那我也不配吵吵辭職了,就老實捧著鐵飯碗混吃等死吧。
開始上課,意料之內的干活滿滿,意料之外的扎心扎肺。昂sir說:“不要把自己推向懸崖,不要陷入自我欺騙的成功假想”——這不就是我差點要干的嗎?總想著釜底抽薪,舍棄所有資源來逼自己,“可能”就能成功了;昂sir說:“優勢不是測出來的,是做出來的”——我自己不就做了N份測評表,明明很多選項自己都似是而非,卻對測評的結果深信不疑;昂sir說;“不要再說自己心懷夢想,只是沒有實現。不對,那不是夢想,那只是你做夢時候想的”。——這不就是日常的我嗎。天天在說:“如果、當初,也許”。昂sir還說……。昂sir說了太多,每一句都針扎入骨,我完全不用擔心作業寫不完,因為每次課程結束后心里都憋著一肚子的話想要表達。
昂sir還說了,“成長是緩慢的,不是一節課,一個月就能解決的”。是的,即便在充滿了能量的一個月中,我依然會有打退堂鼓的時候:課程過半,我要帶二寶回老家跟大寶匯合了。我焦慮,不知道白天對付完兩個神獸還能不能完成作業。課程結束,原以為可以歇口氣的我,看到了新一輪的活動要求,我也焦慮,感覺自己吊著的一口仙氣兒都放下了,現在又得撿起來。然而,即便在心里打了好幾遍退堂鼓,我還是選擇了把兩娃哄睡了以后回聽課程,然后第一時間寫作業;我還是選擇了,即使十點以后才發布驗收作業要求,我也當天寫完;我還是選擇了重新吸口仙氣兒去寫出自己的成長故事。
感謝定位訓練營,她讓我真正找到了破解困局的方法。讓我知道了如何定位、如何確立目標,制定方案、如何整合資源,收集信息。感謝定位訓練營,他讓我清清楚楚的知道了,自己以后的路該如何去走、如何去匹配、如何去調整。感謝定位訓練營,他讓我知道了,我可以為了自己的夢想做出怎樣的努力,而不是坐在夢里想想。
我知道,相較于群里小伙伴豐富的職業經歷,工作了快二十年的我其實就像一個應屆畢業生,一切都剛剛開始。我知道,昂sir的課程,我才學到了皮毛,還需要反復的去回顧、迭代和放到實踐中去檢驗。我也只知道,自己現在還不能說將來能成為“什么家”、“什么師”,但我一定會為心中所想付出全部的努力和熱情。因為,在這里,我終于找到了自己前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