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朔———性情天然的胡作非為。他的很多行為我并不認同,是個地地道道的壞人,并不喜歡。對他又有欣賞,除了文字方面,就是他所有的真實,他讓我們真實露骨直面的了解了“真正的壞與惡”,比起那些假裝告訴我們做個好人,再對我們使壞的人真真又好的太多了。
? ? ? 每個人都是一個矛盾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像火焰的那幾年,有希望,熱烈追求一切,溫暖一個世界;絕望時,無情燃燒一切,毀滅一個世界。也有像海水的那幾年,懂得、贖罪、回憶,最后把一切都持平。
? ? ? 愛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愛情的結局大抵是這樣,要么幸福結合,要么是痛苦分離。愛情的過程,無非是猶如火焰般的情感爆發,熾熱而芬芳,讓人為愛癡狂;或者是淚水或爭吵匯流成海的汪洋,咸澀無比。愛的火焰隨時可能把海水烤干,海的浪潮,也隨時有可能把愛的火焰湮沒。
? ? ? 說到作品,讀之前我并不知道這是寫愛情的4個短篇。挺好的,因為他總是能打破你對愛情的憧憬,讓你回到現實。
? ? ? 第一篇《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上篇是火焰,下篇是海水。上篇中的吳迪以及下篇中的胡亦,我并不覺得可憐,有點可悲。她們相似是因為她們是不分時代中的那類“特殊”的人,她們好像就是喜歡流氓,知道是流氓后反而還是覺得他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所以就算不遇到張明,還會有其他很多的 明。吳迪也好,胡亦也罷,她們的悲劇還是自己的性格悲劇,是自我毀滅。尤其吳迪用來報復張明的方式,愚蠢至極。至于男主張明,上篇是他的火焰,下篇是海水。每天做著混混的事,做著賣淫的勾當,從吳迪對他死心塌地火焰般的愛到最終的墮落報復,文中他內心的獨白:“我自認為是個超脫的人,在長期危險動蕩的生活中,在與形形色色、三教九流人物交往中,養成了見怪不怪、處變不驚的沉著性格,因而屢屢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同期下水的朋友們已先后紛紛落網,我卻始終逍遙法外。可這一次,我有點沉不住氣了,當秋天的一個晚上我再次遇到吳迪,我終于失去了冷靜。”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對吳迪動情。到下篇對胡亦的出現,還是因為胡亦太像吳迪了,與其說是拯救胡亦,更像是自我救贖,斯人已逝,何能自贖,海水會把一切沖平。 辜負別人的人終究會被人辜負。你做過的一些事,總會以另一種方式再次回到你的世界,或是報答,或是抱怨,或是懲罰,或是贖罪。缺少信仰的人,總是不相信命運的輪回。
? ? ? 第二篇《永失我愛》,典型的韓劇情節,碰見了才會感動,碰不到會永遠觀望。至于現實中,應該會有,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碰到。
? ? ? 第三篇《無人喝彩》,覺得多年婚姻生活無趣所以離婚,分開以后才發現無法再容納別人,各自心里只有彼此。二、三篇其實都沒什么要說的。
? ? ? 第四篇《過把癮就死》,杜梅的一切“做”,都是因為愛。愛上一個人他就是全世界,看似任性,是因為愛,因為害怕失去,因為怕自己不是對方的全世界。 當我決定奮不顧身和你在一起時,恐懼也無邊無際。 愛他不能把他當做一個東西,否則你就會失去。其實后面三篇,我不懂愛她為什么不說,這樣自以為善意的“成全”,石靜知道以后會多難過。我不懂心里只有對方的夫妻為什么就因為小事吵個不停,非要離婚后兜一圈才看清自己的心。我不懂愛他為什么愛到讓他窒息恐懼。可能這就是人本性吧,動了情不由自己,如果連自己的情感都能控制,就不會有這么多故事的存在了。
? ? 不過,女生們可以少讀點瓊瑤,多看看男人筆下關于愛情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