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11月23日
人的欲望是無止盡的,正所謂欲壑難填,在市場經濟中也就是人的需求,人類社會的進步也就是在滿足人們各種各樣無窮無盡的內心需求的過程中前進的,從好的一方面看,人類的欲望可以說社會經濟前進的一個原動力。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電商的興起,物聯網這個新興領域也開始迅速發展并迸發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基本或虛擬的購物體驗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通過物聯網架起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橋梁,形成了一種指尖上的世界,其中,給物流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但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做好線上線下即虛擬實體的連接管道或中轉服務站是未來物流企業發展的戰略指向,這就要求做到更快更有保障更全面系統的服務。
11月24日
分享是一件令人愉悅的舉動,能使你體會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快感(也就是《孟子》所言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而且分享會提高效率,信息的共享可以節省時間成本,加快有效資源的流動,這個想必在大學參加過期末考的同學們深有同感吧!也許有些同學會認為這個很不公平,自己認真讀了一個學期,別人只要臨時抱佛腳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輕松考過,而不愿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復習資料,我覺得這是我們當下的考試制度出了問題,對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不夠全面,但是,對于學生而言,你們應該學會取舍,慎重選擇,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才能夠培養你們的選擇能力,這很重要,選擇是一個方向,決定著你未來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都與之息息相關,也意味著你放棄了同樣的努力可以在別的選擇上帶來的各種結果,也就是經濟學所說的機會成本,古人所言的有失必有得。把人生看成一場求索感悟的旅行,一切皆風景,處處有所得!
12月15日
清晨隨想:一個企業或一個人的成長像一條上升的曲線,斜率越大,上升的速度越快(同樣邁出一步,上升的高度越高),但與此同時,所要克服的內在阻力也就越大,就好像人在走上坡的路要克服自身部分的重力一樣,坡越陡,所要克服的重力也就越大。
2014年
1月21日
吃完飯后,看老梁故事會—漢字聽寫大賽應試教育的翻版,應試教育的結果往往讓適應的人學會做不得不做甚至是不喜歡做的事,更可怕的是沒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對于參加漢字聽寫大賽的同學們而已,這就像另一個中考、高考或者是期末考試,為的是得到一個好成績,而并非是從內心里產生對漢字的喜歡,也不會對漢字進行深入的研究,功利性地選擇學習的廣度而非深度,當功利性的東西漸漸消失的時候,他們對學習漢字聽寫的動力也就隨之消散了,這反應了過去靠應試教育作為人才的主要選拔機制的中國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比如,大家為什么普遍缺乏幸福感,因為我們之前的教育太過功利性了,社會上什么熱門,什么好賺錢就興學什么,高考只為了進一所好的大學,獲得一個不錯的文憑,而不管自己是否真的喜歡或感興趣,對于個人而言或許可以遇到自己喜歡而又符合社會主流的,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大多數人還是在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事而放棄了自己喜歡做的事。從短期來看,似乎應試教育的模式更切實際,更易看到回報,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但從長期來看,一個社會的創新驅動力會大打折扣,沒有深入的研究和學習對于存在的是很難有所突破的,而要想有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則離不開濃厚的興趣作為內在動力。
2月
領導本質上應看成一個動詞,是一個組織結構或組織活動中的分工之一,當人們把它看成一種權力的身份象征時,就容易出現腐敗和個人崇拜,應該做到因合作而領導,而非為領導而做事。
都說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是一個極其講道德的國家,但是,無論是從個人還是一個社會,自己反復強調一個東西的時候,往往是因為缺乏這個東西,就好像工業革命以前,大家呼吸的都是新鮮的空氣,所以,沒有人去天天強調空氣的重要性或我們要保護我們周圍的空氣,因為它已經和諧地融入我們的生活,當我們開始強調環境污染嚴重時,則是因為我們意識到并感受到即將可能失去它。
更好主義:更好主義是一種生活態度,或者可以看成是過程或相對主義。更好主義者必須立足于當下,以現實條件為參照,以時間為壓力,再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多是與自己進行階段性地縱向對比;需要一顆強大豁達的內心,有樂觀的心態,有目標但看輕得失,也可以看成在當下約束條件追求完美的完美主義者,需要一個不斷進取的心,力求更好。
3月2日
渴望成功就要像在沙漠中渴望一滴甘露,在霧霾中渴望新鮮的空氣一樣強烈,甚至讓它變成你的呼吸,如果沒有了呼吸,你就即將死去。
理性主導工作,感性主導生活!
現實告訴我們說:“有什么別有事(沒事找事);沒什么別沒錢(物質基礎);動什么別動情(濫愛成災)?!?/p>
3月6日
用大數據技術來進行歷史比較分析,判斷過去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制度是否可行,比如:一項制度或政策頒布后,看看實施的效果和制度設計初衷是否背離,即本來希望制度或者政策可以驅使人們應該怎么做,而實際這么做的人數或本該產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效果在總體中占的比例來判斷這項制度或政策的實效性。進而預測現在的決策是否有歷史重演的可能性。-
3月22日
年輕人應該有想法,但有想法不代表你會成功,它先會讓大多數人得到一時的興奮,然后陷入現實的焦慮之中,相比那些沒有想法的人,你可能會因為它沒實現而變得不開心甚至沮喪,這就是想法帶來的負面效果;唯一的辦法就是抱著試試和樂觀的心態去實踐,在實踐中因為試一試所以放得開、不拘束,因為樂觀的心態所以當你在實踐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反而會看到希望而不是沮喪(因為想法人人都會有,但是把想法變成現實的成功者卻寥寥無幾,就是因為每一次的困難都在篩選出那些可以戰勝它的人繼續前行,所以,困難是一個拐點、一把篩子,是一場考試,決定有能力的人進入下一個軌道、下一個瓶口、下一場考試,最終取得在預期值左右甚至超出預期的效果,那就是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