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護城河分為外城護城河和內城護城河,還有皇城護城河以及皇宮(紫禁城)護城河等四類。
我小時候,一直住在宣武門外的后河沿兒,顧名思義就是住在護城河邊。
北京的護城河有好幾條,我熟悉的只有宣武門外護城河的一段,從西邊大橋(西便門)到宣武門達智橋。
從宣武門門臉外往西大概有一公里,建了一座五孔的水閘。平時水閘有三個閘門是關著的,另外的兩個閘門也是半開著,在閘門里的水壓下,河水向兩條巨龍咆哮著沖向下游,河水的聲音非常大,一里地以外都能聽到。
只有下大雨的時候,五個閘門才全部打開。
那時候河水變得混濁,很多的魚因為缺氧要不時探出頭呼吸。河兩岸的人都用自制的工具去撈魚。不論大人小孩兒都是滿載而歸。
閘門大開的時候少,關著的時候多。因為關著所以上游順流而下的雜物被閘門擋住,越積越多形成一塊厚厚的“黑土地。”住在河邊的人都知道那塊“土地”是萬萬不可走上去的,而外來玩耍的孩子們只要是踏上這塊“土地”的無一生還。
“黑土地”給附近的人們也帶來“財富,”最多的是柴火。那時候人們都是用燒煤爐子燒飯、取暖,把爐子點著叫生火。生火需要引火柴,煤鋪有賣引火柴的。那時候人們都窮,家家都很節儉,多數人家都舍不得買引火柴,都是四下去撿,最容易撿到柴火的地方就是“黑土地”了。
護城河附近的住戶每家都有一根竹竿,竹竿頭上用粗鐵絲綁一個鐵鉤子,每天一大早三三兩兩的人們圍繞著在“黑土地”上鉤著樹枝、木頭塊、破木板,有時候還有破衣服、破鞋也被撿去再利用。“黑土地”里的東西是撿不完的,住在河邊的人們只要稍微勤快點兒,引火柴是無需花錢買的。
不過也有好長時間沒人去撈柴火了,因為最能撈柴火的郎大爺撈出一具死尸,據說是被人砍死后又扔到河里的。
安靜了個把月的“黑土地”又開始被人們翻來翻去了。
閘門關著,使河水變得越來越清凈,小魚在河邊游來游去。夏天孩子們都會去“洗澡,”洗來洗去的,就把游泳學會了,所以護城河邊的孩子們都會游泳。水性都特好,下水一玩兒就是一天。
夕陽西下,大人們躲在河邊柳樹下乘涼,看著孩子們在護城河中戲水,不遠處的城墻慢慢的遮擋了太陽光,日落西山了,戲水的孩子們被大人叫回家吃飯,護城河恢復了安靜,傳來一陣陣的蛙鳴。
冬天,剛過冬至,孩子們帶著自制的冰鞋開始了瘋狂的冰上運動,男呼女叫,你追我趕好不熱鬧。
採冰開始了,冰面被分割成南北兩大塊兒,玩兒冰只能到北面了。到北面也開始採冰的時候,要玩兒冰就要到西邊大橋(西便門)去了,離家遠,大人們都不讓去,一年的玩兒冰就這樣被採冰的給破壞了。
採過冰的地方,冰層結不厚,結的冰是軟冰,很容易出事兒。採冰的人會派人巡邏,嚴禁在採過冰的冰面行走玩耍。
護城河給兩岸的人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快樂和實惠,然而好景不長,65年開始拆城墻,城墻還沒拆完又開始把護城河蓋蓋兒,好好的護城河被改造成地下污水。護城河邊的人們被四散開了,搬到邊遠地區,再也聽不到護城河的蛙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