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在別人眼里有著加倍的幸福,
但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現實生活中也面臨著諸多考驗。
近日,應采兒官宣產下二胎:"一家四口,感恩"。
根據媒體曝光,這次應采兒生產的還是一個兒子,小名叫Hoho(好好)。
53歲的陳小春也再次做父親,jasper也順利成為了哥哥。
作為好老公的陳小春一直在醫(yī)院陪著老婆待產,Jasper留在家中由外公外婆帶著,
因為父母都不在家,一向活潑的Jasper明顯有點“抑郁”。甚至還打電話問爸爸,?什么叫jealous(妒忌)。
陳小春表示自己和應采兒去醫(yī)院之前,也有給Jasper做好心理建設,還給了他愛的抱抱。
Jasper視頻見過弟弟,卻有些不開心,知道下次爸爸媽媽回來,會帶著一位新成員,自己家也不再是一家三口,似乎還是不太能接受。
要知道,在應采兒還沒懷二胎的時候,Jasper就表示想要個妹妹;
在知道媽媽懷上寶寶時,Jasper表現的爸爸還開心,用手指著媽媽的肚子又蹦又跳,甜蜜獻吻。
可真的有二胎來到的時候,才是父母面臨的考驗的開始!
生二胎,父母的初衷大抵都一樣:希望留給孩子一個親人,血濃于水,守望相助。
可又有多少相親相愛的初衷,變成了相恨相殺的鬧劇?
前幾天,景德鎮(zhèn)一個普通家庭里,
一個10歲的小女孩以跳樓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父母偏心的不滿。
視頻中,小女孩的媽媽跪在地上,聲嘶力竭的喊叫和哀求,哭訴著說:
“我會改的,媽媽已經改了好多了,你也知道媽媽平時就是聲音大一點,其實脾氣沒什么的。
對于媽媽跪在地上卑微的哭訴,小女孩沒有絲毫動容,反駁亦或心軟。
媽媽跪在地上安慰女孩,并不斷喊話。
“媽媽哪天有好東西不是先寵著你的?”
“姐姐有的你都會有的。”
“媽媽天天晚上睡客廳,不敢睡房間。”
僅10歲的女孩,對自己的生命做出這樣的選擇,我想應該不是一次兩次的被忽視。
很多時候,家長一個眼神,甚至一個動作產生的差異性,都會被孩子無限放大。
看過一個調查,孩子最怕父母做的五件事,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父母偏心,甚至比父母失信、父母批評和父母無視都要可怕。
多少孩子,因為父母的偏愛,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2014年7月,14歲姐姐疑父母偏心 ,竟殺死9歲妹妹;
2017年3月,江西男子因為覺得父母不公而拒絕贍養(yǎng)患癌雙親,父母無奈將其告上法庭;
2019年3月15日,四川南充13歲女孩認為父母偏愛姐姐,坐火車離家出走;
44歲的夫妻努力1年后懷上二胎,但13歲女兒知道后相繼以"逃學、離家出走、跳樓"相逼,在女兒嘗試用刀片割手腕后,懷孕13周零5天的媽媽不得不含淚到醫(yī)院把孩子打掉......
對孩子來說,比不愛更傷人的,是偏心。
因為不愛,是沒有見過愛;而偏心是親眼所見,別人獲得愛,而自己卻不被愛。
養(yǎng)育孩子,最難的不是給予愛,而是該如何平衡多孩的心理落差。
戴維·弗羅斯特曾經說過:“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裁判。”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該如何平衡他們的心理落差?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一、不以年齡論對錯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她還小,你應該讓著她”“她是客人,你應該讓著她”成為很多家長喜歡對孩子說的話,特別是多子女家庭。
胡可在一檔綜藝節(jié)目中,也談及到了這一點,有了二胎后,因為哥哥年齡比較大,擔心他沒輕沒重,會傷到弟弟。
于是,她經常教育哥哥:
“你是老大,要多讓著弟弟,要保護弟弟,不能欺負弟弟。”
有一天,她發(fā)現哥哥狠狠掐了弟弟,在她批評完哥哥以后,哥哥繞到弟弟餐椅后面說了一句讓人愕然的話。
哥哥說:
“我現在這么慘,都是被你害的。”
孩子的一句話,讓他開始反思,為什么自己苦口婆心的教導,讓安吉越來越抗拒和憤怒呢?
后來,她發(fā)現原因了,有一次,兩個人在玩玩具,哥哥安吉搶了弟弟的玩具,弟弟哇地哭了出來,哭了一會兒后,發(fā)現沒人理他,弟弟就開始找另外一個玩具;而哥哥之后,主動把搶來的玩具還給了弟弟。
胡可被這一幕暖心到了,她發(fā)現,原來自己之前所謂的哥哥讓弟弟理念都是錯誤的。
自以為很公平的對待兩個孩子,卻常常無意識的忽略老大的感受。
明白了這些以后,胡可開始對事不對人,而不是單純的對哥哥要求:“你是大的,應該讓著弟弟。”
二、父母不插手,給足孩子空間
在平常日子里,
無論是哪一種關系,有相愛自然也就會有“相殺”。
爭,是關系的一種存在形式,
同時也是發(fā)展孩子直面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
其實,小孩子之間誰拿了誰的玩具、誰先對誰不禮貌,都是很難分清楚的,
父母一旦插手,用自己的是非觀念評判了這件事情,可能會對其中一個孩子造成不公平的對待,這樣會加劇兩個孩子之間關系的惡化。
在可控范圍內,試著讓他們學會自己協(xié)調矛盾,解決問題,才是明智之舉。
三、讓孩子互相表達愛,而不是父母傳遞愛
手足之情是父母送給孩子的一份厚禮。
因為我們終會老去,終會離開。所以,給孩子在這世上留下一個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是一個溫暖的決定。
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讓孩子明白這份禮物的意義:爸爸媽媽生二胎,不是給你生了一個敵人,而是給你帶來了一份更長久的陪伴。
激發(fā)大寶的責任感:懷二胎時,可以讓大寶聽聽胎兒的心跳聲,摸摸胎動,讓大寶充分感受到二寶的存在。
大寶參與照顧小寶,比如:幫忙拿一下奶瓶,遞一下衣服,紙巾等,大寶幫忙之后,家長也要及時的贊美和鼓勵,讓大寶體驗到做哥哥姐姐的榮譽。
父母不比較、不顧此失彼:不要讓他覺得父母沒有因為二寶的到來就忽視了自己。
父母的愛和智慧,決定了家庭的幸福指數。
多一個孩子,是多一份幸福還是加倍的痛苦,都在父母的一念之間。
愿每個擁有兄弟姐妹的孩子,都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彼此相依相扶。
愿每一個二胎家庭,都能成全相親相愛的初衷。
愿每一個手足,都可以:被愛滋養(yǎng),共同成長!
注: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