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初七,晴
天氣放晴,倪先生一早出門。不是上班,是去蘇州某網紅口腔醫院,一顆種植牙掉了,這是種植后一年內的第二次掉落。我認為牙醫技術不行,他寬容地為對方辯護,說自己的牙齦長得不好。
早去早回,倪先生掉落的那顆牙肯定不能用了,重新做,需要一個月的等待。
院子里的臘梅花雖然還未凋謝,但已出現頹敗趨勢,香味明顯淡了。種在盆里的青菜開始長出菜心,摘下來,中午炒著吃。頭撥菜心,特別肥美。
午睡過后,臨近2點鐘,倪先生陪我去蘆墟,為那篇約稿補圖。
這次換個方向,直接從新街走去人民橋。路上看到做海棠糕的攤位,忍不住探頭張望。海棠糕3元一個。
人民橋往南,許氏跨街樓下,買了2斤帶殼蠶豆(5元一斤)。繼續往前走,看到顧姐小時候生活過的“轎子灣”,還有杭氏跨街樓。
天氣晴好,氣溫升高,人民橋上的亭子里坐滿了老人。
同樣是海棠糕,貼著“汾湖過酥年”的這個攤子,海棠糕售價4元,比浦南路新街貴1元。
蘆墟街上的黎里油墩,生意興隆,排隊買。等待的時候,遇到文友雨華和她的小孫女。雨華也想買油墩,兜了兩圈也沒買到。熱滋焐燙的油墩供不應求。
照片拍好,時間還早,去哪兒?倪先生想去浙江下甸廟,我反對。要去,重新擇日,帶上父母。
結果去了汾湖文體中心。
這階段的春梅已經大面積綻放。
去看場電影?
不看。倪先生極力反對。
回到小鎮,隨即去公公那里,告訴他正月半(元宵節)請他的兄弟妹子以及小輩吃飯,飯店訂好,通知已發出,人員全部落實。
"要么,我不去了。"
"為你辦的酒席,主角怎么不去?必須去?。?/p>
公公的餐桌上、碗櫥里,共有8個菜,冰箱也塞滿食物,連倪先生給他帶去的茶葉都放不下。
回家后,整理院子。橘子樹的枝條過于茂盛,修剪,去掉部分枝葉。
安徽績溪買的小魚干,清燉。這種“貓吃魚”,倪先生很喜歡,我怕魚刺,不敢吃。
2斤青蠶豆,剝去殼,清炒,一盆。
紅燒羊肉、醬蹄,都是年菜,熱一下。
倪先生篤悠悠喝酒,2兩高度,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