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七月,爹那年才剛剛七歲。不懂事的他從小對上學就不感興趣,常常一覺睡到晌午歪,不被奶奶一頓臭罵是絕不會起床的。
每年七月的到來都是魯西南最不堪的日子,氣溫高不說,還經常大雨滂沱,道路泥濘難行,沒有驢車馬車簡直無法出門。
那晚又莫名地下起了雨,按往常那是一天一夜也不會停下來的。爹瞬間找好了熟睡的理由,雨好大,怎么上學堂啊,再說學堂漏不漏雨還不好說呢。
誰知道這雨第二天一早就停了,一陣鑼鼓喧天,徹底打亂了村莊的寧靜。
沒有聽說鄰居家娶媳婦啊?難道是村南的老楊頭又偷偷地續弦了不成?六十多歲的人了,還折騰個啥。
爹迅速的起了身。鄰居有喜,沒有錢場但總可以幫個人場吧。
當他架著木屐趕到村南時,區游擊隊長李社長正在指揮隊友們搖旗吶喊呢。
歡迎同志門!歡迎回家!
李社長的身后是解放軍那長長的隊伍。支援羊山前線的,恰路過村莊,離羊山還有50公里的路程,想借村莊戰前臨時休整的。
村里已經為他們準備了臨時的住所,就是地主老財劉根來的房子。房子大,房間多,而且還不漏雨啊。
但是,房子再多也住不下所有的兵。他們又不肯住農戶家,所以,屋里屋外,院內院外全是解放軍戰士。
很快到了飯點時分。盡管部隊首長再三安排不許百姓送飯,但是,鄉親們還是送來他們最珍貴的東西。
有剛出鍋的老母雞,有炒好的雞蛋,剝好的鮮蔥,燉好的茄子 。
還有幾筐熱騰騰的白面饃,那是村民們自發拿出了過年才舍得吃的白面,連夜蒸出來的。
爺爺貢獻的白面占了全村的三分之一,因為我們老家就是從大清起做白面饃生意的,但是幾輩子并沒有賺到什么錢,只給別人蒸饃,自家人卻無福享受。
爹小時候為了能偷偷吃上一口白面饃,不知道挨了多少打,盼了多少年。
他默默的站在人群的前排,眼睛直盯盯地看著白面饃,一刻也不想離開。口水不知道咽了多少次了。
爺爺一把把爹的手拉了過來,想打卻又怎么也下不去手了。50歲才得了這兒子,老人還真舍不得,不像奶奶說打就打。
首長一把把爹高高抱起。
孩子,想吃了嗎?來!
一個大白面饃就到了爹的手里,他囫圇吞棗,三下五除二就下肚了。
孩子,白面饃啥味的?
爹啪唧啪唧了嘴。
咦,光搶速度了 ,這白面饃到底是啥味啊?
戰士們一陣一陣地大笑過后,隨后就是無盡的沉默,個個戰士臉上掛滿了淚花。
首長打破了沉寂。
同志們,看到了沒有?鄉親們的生活還很苦,他們不舍得吃最好的,卻把最好的給了我們。我們拿什么給他們呢?
人群中突然想起了呼喊聲。
拿下羊山集,建立新中國!
那喊聲驚天動地。
軍隊連夜開拔了。
聽說羊山那一晚槍炮聲不斷,打得昏天地暗。
后來新中國成立了,再后來縣城建立了烈士陵園,在縣城最高的山頂。
建國后,爹嘗過無數的白面饃,但是都沒有吃出七歲那年的味道來。
:
每當清明來臨,他總會做一筐白面饃送到烈士紀念碑前。
勝利了!先烈們好好吃口飽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