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背著一個小小的旅行包,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北漂的行列,并沒有想象中壯士斷腕的豪情,也沒有傳說中居無定所的凄涼,就像宿命里應該走的那段路,來了很自然。
開始住在親戚家,都是一家人,隨心隨意,相處得也很融洽。后來隨著工作不斷調整,越走越遠,從海淀到望京,上班單程就要兩個小時,實在折騰不起了,就考慮就近租房子了。
找了大大小小好幾個中介,看了不同戶型各種房子,終于選了個性價比不錯的主臥,當時一眼看好是那個大陽臺,陽光燦爛的,看著心里就敞亮。一直不喜歡住高層,覺得不接地氣兒,也不喜歡不透風不透光的環境,覺得壓抑。
簡單的行李搬進來,才發現缺的東西太多了。房東只給提供了床和桌子,陽臺上還有個簡易衣柜。突然想起三毛在沙漠中白手起家的故事,和我現在的情形倒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禁莞爾。
接下來的幾個周末,自己就像只搬倉鼠,一趟趟地往窩里拖東西。先是柴米油鹽,喂飽肚子是第一位的。弟弟送來個多用途電鍋,煎炒烹炸都可以,還能涮鍋子,特別適合我這種肉食動物。下班早了,順便在樓下超市買袋羊肉片,捎把青菜粉條,到家添上水燒著,該忙別的忙別的,水開了,兌上調料,就可以開涮。整個冬天,我幾乎都是在熱氣騰騰的涮鍋子里,安撫著貪食的腸胃。
宜家有一種可以拆卸的木架子,簡約又實用,當初一眼就看中了,這回有家了,迫不及待地搬了兩組回來。墻角排排放,一組當書架,把在紙箱里憋屈了很久的書們都放了出來,喜氣洋洋地排在原木架子上,頓時小屋里平添了幾分書香氣;一組當花架,綠蘿、吊蘭、文竹、水仙。。。都不是所謂的名貴物種,高低錯落,倒也讓小屋生機盎然,綠意盈盈。
屋子先前被中介隔成小間出租,隔斷的地方有斑駁的膠痕,像牛皮癬,非常難看,用刀刮了很久都沒弄干凈,很是鬧心。某天去日雜店買水桶的時候,突然發現有賣那種原白色的暗紋墻紙,古香古色的,華麗又典雅,深合我意,開開心心地抱了一大卷回來,花了大半天工夫,動刀動尺地把墻貼了一圈,居然中規中矩,平平整整的,頗有幾分專業水準。
陽臺是我的最愛,北京的冬天只要有風就有藍天,而且藍得會讓你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遇到周末晴天的時候,我是舍不得出門的。一覺睡到自然醒。中午給自己燉一鍋排骨蓮藕湯,犒勞下吃了一周快餐的五臟六腑。午后,靠著軟軟的墊子,抱著書,在陽臺的躺椅上曬太陽,迷迷糊糊又睡一覺,慵懶而輕松,仿佛平時的緊張忙碌都是上個世紀的事兒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屋里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漸漸地就沒有空余的地方了。于是又下決心要來個斷離舍。先是把平時幾乎不動的衣服和鞋子找了出來,打包送人。平時同事朋友給的各種禮物實用的不多,大多是精致的擺件,留下吧,自己不是特別喜歡,也沒有地方放,丟了吧,還挺貴舍不得,干脆分給了各家鄰居,既睦鄰友好聯絡了感情,又處理了冗余,實在明智。
現在的小屋陽光充足,綠意濃濃,下一步準備再養幾條皮實的錦鯉,添幾分生氣。都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只要有一顆愛美向美的心,就一定能讓自己平淡的日子放出光彩,也一定能建成自己心目中那個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