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自己仍然是一內向的人。
01
我在小學的時候曾經為了自己不是一個外向型的人而苦惱。當時我參加了一個小學的舞蹈隊,我舞跳的還可以,有的時候也當領舞,再加上學習好,算是一個小名人。隊里還有一個比我大一年級的姐姐,性格非常靈活,會說話、會來事兒、會與人溝通。我們舞蹈老師說,將來長大了,還是這個大孩子有出息。現在都快長老了,我特意比較了一下,那個姐姐當了我們縣里一個公立幼兒園的副園長,呃,我呢,在一個國企里普普通通。她比我有出息嗎?現在下結論還有點早,掙錢上差別不大,社會貢獻也沒什么區別,只是工作不同,生活軌跡不同而已。
02
大學入學的時候,我的分數應該是當班長,可是因為一個女同學每天課間都跑到班主任老師那里找事做,我的班長被成功的換成了學習委員,一直到畢業。大學時期,我真是一個內向的人,和班里幾乎所有的男生都不來往,女生也只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啊!那個青澀的年代!我到底是怎么過來的?
03
大學畢業后隔壁班一個很普通的女同學,和我進了不同地市的同一家國企。因為性格外向,擅長與人溝通,工作一年就提職了,然后迅速地調入上級單位,繼續升職,快升到頂了。而我同單位的另一個同學,工作了十幾年還在一個邊遠角落里邊貓著,在企業里就像是隱身人一般的存在。差別是巨大的。
這就是內向者的困境。因為缺乏引導,這個內向者困境困擾了我很多年。雖然學習一直優秀,但是我一直并不自信,所以很少主動表現自己。這讓我很么多年錯失了很多發展機會。偶爾主持節目,他們說:“天啊,看不出你還會主持節目!”偶爾講課,他們說:“天啊!你竟然講的這么好!”偶爾寫作,他們說:“呀!你的文筆還不錯呀!”那么多的可能性都被我裝在兜里了,從來沒有發揮出來,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我對性格的再認識
現在再說這個問題,我的心態早就成熟了很多。
01
首先并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有成就,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馬丁路德金,這么多偉大的人物都是內向的人,可是他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內向外向和成功沒有直接的邏輯關系。
所以學生時代有的同學靦腆的不行,幾乎沒有存在感。工作之后照樣沒有妨礙他們成為耀眼的人物。
最起碼,我們不應該為我們的內向而內疚了吧。
02
但是內向也不能成為我們不作為的擋箭牌。
如果有一天你什么事也沒做成,你不能說,因為“我性格不好”。是你性格不好,還是因為你并沒有真正想做一件事并為之付出全力以赴的努力呢!
03
內向原來真的可以訓練。
這個月,我打算運用內向者4P法則,去逆襲挑戰一下我的性格。因為我太喜歡躲在舒適圈里邊想事情了,所以人生體驗也太少了。
第一步 準備?
我換到了新崗位需要面臨很多的溝通問題,上級、上上級、下級、下下級、平級、外部單位。換做以前,我是能躲就躲,根本不會露面。可是工作不是個人的好惡,整合資源和人脈才能運作事情的成功。無論內向還是外向,與人溝通是途徑,事情做成是根本。
第二步 展示
一般在各種群里我也潛水的比較多。可是不展示別人怎么才能了解你,又怎么才能給你機會支持你呢?適當的展示自己,會帶來機會;不適當的展示自己,也許會帶來對他人的壓力。這里有一個平衡需要去把握。
第三步 推動
原來我特別不喜歡參加同學聚會,總覺得我和大家融合不到一起。后來在先生的影響下,逐步走出了封閉的自己,我發現,大家在一起,聊生活、聊事業,嘻哈瞎樂,竟然也是人生樂事。那么工作中,誰都具有本能的善意,只要多溝通表達善意,也一定會收獲善意,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
第四步 練習
練習就是反復實踐。今天交了朋友,明天又不知跑到哪里躲著去了。這樣也影響人際溝通的持續性。當我們打開了自己,就要一直保持開放的心態,歡迎更多的人走進我們的心,和同頻的人一起共振,真是一件開心的事。這個節奏需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磨練。
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現在最怕見的就是我們老總。沒有一處錯誤可以逃過他的眼睛,沒有一次訓人不讓人魂飛魄散。但是,如果真的是我錯了,我為什么不能好好改進自己呢?
曾經的我,是那么內心無助,毫無自信,我不相信自己可以做成事情。現在看到自己,放下內疚、放下恐懼,勇往直前。你以為前面是地雷陣或是萬丈深淵,其實不過是你假想的世界,風景一直獨好。
快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