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現代社會中,焦慮似乎是每個人都曾經或正在面臨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開玩笑說“這年頭,你不焦慮出門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
可是當焦慮頻頻造訪,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怎樣來緩解呢?
以下是我緩解焦慮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02
當焦慮來訪時,先分清來做客的是哪種類型的焦慮。
根據誘因、持續時間、結果導向,我把焦慮分成三種類型。
第一種,按照誘因,分為由自身問題引發的焦慮、由他人行為引發的焦慮。
由自身問題引發的焦慮,常常是由能力不足、信息不足、掌控力不強所引起的,比如如果沒有好好復習、沒有掌握考點知識,那么會對考試產生焦慮。
由他人行為引發的焦慮,顧名思義是由在我們情感范圍內的人的行所引起的,比如擔心孩子的安全、擔心父母受騙、看到同學月入10萬而產生的焦慮等。
第二種,按照持續時間,分為長期焦慮、短期焦慮。
長期焦慮持續時間可達幾個月、數年甚至貫穿一生,一般是由可以上升到人生層面的宏觀問題引起的,比如生活的意義是什么,如何尋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業等。
短期焦慮持續時間可能是幾個小時、幾天,一般是由具體事件引起的,比如他喜不喜歡我,這個報告怎么寫,明天要演講,好緊張,怎么破等等。
第三種,按照結果導向,分為正面焦慮、負面焦慮。
正面焦慮引導我們思考、促發我們行動,比如想考取一個證書,我們會產生怎么準備考試,如果不過怎么辦的焦慮,但這種焦慮會讓我們持續行動即好好復習,反而有利于我們達成目標。
負面焦慮則使人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比如失戀、失業或遭遇重大變故等。
03
分清焦慮類型之后,我們就要直面焦慮,擊破焦慮。
第一類焦慮
對于由自身問題引發的焦慮,我常使用自我追問來找到可改變的根本原因,針對根本原因采取行動,緩解焦慮。
比如,對于考前焦慮,我與自己進行如下問答:
--為什么會對這次考試感到緊張呢?
--因為復習不充分。
--為什么復習不充分呢?
--因為很多知識點沒有看到。
--為什么很多知識點沒有看到呢?
--因為時間不夠用。
--為什么時間不夠用呢?
--因為每天要上班……。
--那么工作之外的那些時間都好好利用了嗎?
--沒有……刷淘寶、刷微博、刷微信群、刷朋友圈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羞愧臉)。
--如果把這些時間都用在復習上,還會感覺時間不夠嗎?
--即使時間仍不夠,但肯定比現在復習得更充分。
自我追問后發現考前焦慮其實是由沒有好好利用時間引起的,那么就通過時間管理找到更多可以利用的時間,或提高單位時間的復習效率,復習好了,考前焦慮自然就緩解了。
對于由他人行為引發的焦慮,不能通過自身行為來提高掌控度,我的方法就是“盡人事,聽天命”。做好自己能掌控的部分,比如擔心父母受騙,那么經常給父母發一些關于理財騙局的文章,多給他們講一些受騙的案例,甚至幫助他們理財等,潛移默化影響他們的行為,緩解自己的焦慮。
有時焦慮是因為和別人比較產生的。比如看到在大學里方方面面都不如你的同學已經月入10萬,自己還是月入10千,心里會產生焦慮,那么這時我會換位來想一想,如果把我和他的生活對換,我能做得想他一樣好嗎?每個人的獲得都是性格、能力、付出等方方面面綜合疊加的結果,如果我去過他的生活,也許只能過得一地雞毛。想通了,焦慮自然也就消弭了。
第二類焦慮
對于長期焦慮沒有找到可以一蹴而就的解決辦法,這時多使用情緒腦,跟隨自己的直覺,或者干脆去做那些立竿見影的事情,轉移注意力,緩解焦慮,而且現在做的這些事也許就是長期焦慮的解藥。比如為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業感到焦慮,那么不妨去多嘗試一些行業,多試錯,也許在這個過程中就找了可以摯愛終身的事業。
對于短期焦慮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直接出擊。他喜不喜歡我,不用糾結,直接去問,只是要有承擔失敗的勇氣;這個報告怎么寫,別想了,去找資料,去寫,邊寫邊找方法;明天要演講,好緊張,怎么破,去搜索演講的技巧和要點,投入時間和精力去不斷練習,自信心和掌控感提升了,焦慮自然無影蹤。
第三類焦慮
對于正面焦慮的來訪,我非常歡迎,因為它可以使我更好地行動。所以我會有意無意地為自己制造一些正面焦慮。
而負面焦慮來臨時,感覺整個人都被掏空,力氣、勇氣全都消耗殆盡。這種情況下,我會給自己限定一段時間什么都不做,徹底沉浸在焦慮中,比如說一個晚上、一天。在這段時間里,去想象所能發生的最壞的結果是什么,發生了會怎樣,然后盡情發泄情緒、哭泣、顫抖,把這些想象和感受寫下來,限定時間到了以后,強迫自己去做事,大多數情況下發現其實最壞結果根本沒發生,在日復一日的行動中反而走出了焦慮。
04
大部分時間我們恐懼焦慮、拒絕焦慮,反而在這種情緒中越陷越深,其實焦慮是我們的大腦面對現實的潛在挑戰或威脅時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應,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那么為什么不嘗試和焦慮做朋友,分清焦慮的類型,直面焦慮,緩解焦慮,利用焦慮,收獲更好的人生呢?
以上是我緩解焦慮的方法。
今天你還在焦慮嗎?
你還有什么好的方法呢?留言來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