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是唐代的劉禹錫用來形容對牡丹的愛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為唐代詩人徐凝寫過詠牡丹的詩: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在1972年甘肅武威市柏樹鄉考古發現的東漢早期壙墓醫簡中,有用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處方,是迄今已有的資料中有關牡丹的最早文字記載。《神家本草經》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此書是兩漢以來,有關藥物的經驗匯編。
牡丹觀賞品種的出現,最早的記載見于隋代。
牡丹原產于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從南北朝“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至今,栽培歷史也有1500年了。
“牡丹”這一名稱的出現,標志著牡丹栽培歷史的開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
中國是世界牡丹的發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國。中國牡丹園藝品種根據栽培地區和野生原種的不同,可分為4個牡丹品種群,即中原品種群、 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群。
牡丹栽培面積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澤、洛陽、北京、臨夏、彭州、銅陵縣等。
原產于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
牡丹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牡丹屬毛茛科植物,又名木芍藥、洛陽花,初夏開花,單生,大朵,一般有 紅、白、紫三色。牡丹是我國傳統名花,自明代以后栽培中為山東菏澤。傳統上牡丹分為3類6型8大色,即單瓣類——葵花形,重瓣類——荷花型、玫瑰型、平頭型,千瓣類——皇冠型、繡球型。色:有紅黃白藍粉紫綠黑8色。著名品種有姚黃、魏紫等,常見栽培的有洛陽紅、首案紅、趙粉、昆山夜光、二喬等。牡丹的小葉寬卵形,牡丹的頂生小葉會有三個小的裂片。
花期5月;果期6月。民間說法是“谷雨看牡丹,立夏看芍藥”,也就是4月底開花,牡丹;5月初開花,芍藥。
牡丹不僅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珍愛。雖然我國的國花未確定,但是民間流傳的國花是牡丹。
牡丹有很大的藥用價值:
牡丹皮:藥用部位為牡丹干燥根皮。
牡丹花:藥用部位為牡丹的花。
牡丹的花語:富貴,圓滿、濃情
名人與牡丹
隋煬帝,楊貴妃,武則天,歐陽修,陸游,劉禹錫,
慈禧在她“垂簾聽政”時曾將牡丹定為國花,并于頤和園修筑國花臺。
1982年牡丹定為洛陽市市花。
《牡丹之歌》蔣大為演唱的,創作于1980年,是電影 《紅牡丹》 的主題歌。影片講述了舊社會馬戲明星紅牡丹及其師史妹的坎坷經歷和悲慘命運的故事。
參考:百度,維基,知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