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隔絕的小鎮,平靜又安寧,唯一通往小鎮的路上,一輛馬車慢悠悠地駛來,一陣風吹過,撩起布簾,車上是三位少年。
? ? ? ?他們是不久前在遠方圣殿順利完成學業的結業生,而上次他們出現在這條路上的時候還是是15年前在馬車里混混欲睡的天才兒童。
? ? ? ?小鎮有個傳統,每隔十年,都會選三個最聰明的所謂天才兒童送往遠方的圣殿學習。三歲及以上的孩子才有參選資格。而要成為天才兒童,必須通過智力測試,外貌打分,身高評比,身體檢查等等幾十項的綜合測評,才能得到一個分數,而得分前三者可前往圣殿。
? ? ? ?這項活動幾乎是全鎮人那年的所有事情,有適齡孩子的家里為自己的小孩而忙碌,沒有適齡孩子的家里則為成為評委或者后勤人員。總之,大家張燈結彩,大張旗鼓。
? ? ? ?而選出的孩子則會由圣殿使者寄走,晃晃悠悠的馬車,走在那條細長的小路上,從日出到月明。
? ? ? ?人們不知道孩子們在圣殿到底接受了怎樣的教育,因為在每個孩子離開時都會被喂下藥水睡下,再醒來時,他們已經在晃晃悠悠的馬車上,不記得去過哪里,師從哪位,只記得自己十五年簡所學的知識,以及要回到家鄉。
? ? ? 終于到了村口,馬車停下不在前行,少年們也只得下車,走進村里。首先下車的是為英氣少年,他不耐煩的抱怨道:“這馬車的設計一點都不合理,一路上又又搖又晃,車里面還空間狹小,真是不科學,不科學。”隨之下來的少年有一雙充滿希望的眼睛,似乎在他看來,面前的不是自己多年未回的家鄉,而是一片未曾開拓的沃土。最后慢悠悠掀起簾子,探出身子的少年則是一副憂郁的模樣,一雙纖細修長的手整了整自己的衣服,看著不遠處村里來來往往熱鬧非凡的人群,眉頭皺了皺。
? ? ? 不知道是誰首先喊出“回來了!他們回來了!”,反正當少年們反應過來的時候,男女老少已經把他們圍了起來,他們看向少年們不斷地問各種問題,亦或是彼此耳語交流意見評價,總之場面一片混亂。再看看人群中間的少年們,或興致昂昂,或喜笑顏開,或一臉不耐,也是豐富多彩。
? ? ? ?按照村里的慣例,三位少年在村子里參加了隆重的接風宴,全村的人們都為他們歡呼祝賀。整個村子從傍晚熱鬧到晨曦初露。終于,新一天的太陽從山頂出現,而整個村子才入眠不久。
? ? ? ?整個村子都很安靜,只有偶爾的雞鳴和狗吠,哦,還有一個輕緩又堅定的腳步聲。昨日那最后下車的憂郁少年,帶著自己還未來得及打開的包裹,又重新踏上了昨日還叫做歸路的離途。若干年后,人們只偶爾聽說,有位流浪的樂人,在山頂隱居,靠著山間的野果,也不知道活了多久。
? ? ? ?等村子再次熱鬧起來,已是第二日的晌午,歡慶過后,少年們便開始了所謂的實習,他們又三天的時間在村里找到自己的工作。
? ? ? ?第一天,英氣少年去了田間,看著各種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稻米麥黍,他有些迷茫,吃了一肚子老鄉熱情送來的甜果子,便拍拍身上的土走了。第二天,他窩在自己的屋子里思考了一整天。第三天,他在院里的叮叮當當引來了眾人的圍觀。終于,第四天的一大早,少年的屋子變成了一間農具鋪子,熱情的少年大聲招攬這村名。自此,村里多了為靠農具活為生的漢子。
? ? ? ?而那位對這邊土壤充滿熱切的少年,從第一天就悶在自己的屋子里。等第四天再次出來的時候,他似乎更為熱切了,隨手散發著傳單,一路高呼“新世界”跑到村子中心。一個小孩抬頭望了望天空中飛舞的傳單,扭頭拉了拉媽媽的手問道:“那個新哥哥是病了嗎”,只見這位年輕的媽媽趕緊捂住他的嘴訓斥道:“別亂說話,哥哥可是去過圣殿的人。”可是,隨著少年每日的散傳單,見人就講他那所謂的“新世界”,村民們也開始慢慢地躲著他,家里有小孩的都會悄悄地教孩子離那“瘋子遠些”。于是,村子中心那每日準時出現的人從少年變成老人,終于有一天在沒出現。
? ? ? 可是,圣殿依舊十年接走三個孩子,村民也習慣了回來的孩子是這樣或那樣。可不論是怎樣,在他們眼中,那都是去過圣殿的孩子,代表著光明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