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講了人類思考過程中的三重誤區,今天這篇則要開始揭示黑天鵝事件發生的五點原因。
我們的環境比我們所認識到的更復雜。現代世界是極端斯坦,會在無數的白天鵝之后拋出一只黑天鵝來。
1.證實謬誤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系統思維訓練。我們的直覺性思維方式,也往往不符合邏輯思維。比如說“沒有證據表明母乳喂養的優勢” 與 “證據表明母乳喂養并不存在優勢”這兩句話,有多少人能在第一時間內看出其中含義的差別呢?
除了思維的邏輯問題以外,尋找正確事例也是我們常犯的錯誤之一。比如說業務員會向你津津樂道他的“成就”,而不是他在商業活動中的失敗。這種為了證明特定結果而做的努力固然精神可嘉,但卻并不能幫助我們認識到真正的現實與規律。
我們習慣在一個黑天鵝事件發生后,立即忘記所有黑天鵝事件的存在。相反,我們只注意到容易進入思維的精確而生動的具體事件。
2.敘述謬誤
導致黑天鵝事件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對過度解釋、對簡潔故事的偏好。我們習慣于接受簡單粗暴的結論如“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網癮” ,而不愿聽專家詳細分析可能影響孩子學習的種種因素。
敘述謬誤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事后合理化。心理學家請一些女性在若干絲襪中挑出她們最喜歡的,并詢問她們挑選的理由。質地、感覺和顏色是實驗女性提出最多的理由,但其實這些絲襪全都是完全一樣的。實驗女性所提出的這些解釋,只不過是為了說服自己而已。
世界上有兩類人,有的人就像火雞,面臨巨大的災難卻不知情;有些人則正好相反,他們等待著讓其他人大吃一驚的黑天鵝事件的發生。
3.情緒阻礙
近年來“小確幸”這個詞非常的流行,而心理學的研究也證明了小確幸的必要性。一般來說,幸福感取決于正面情緒出現的次數而非強度。也就是說,大量一般的好消息會比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更令人振奮。反之,大量一般的壞消息會比一個非常壞的消息更令人痛苦。
正因為如此,理想的快樂生活就是好消息在長時期下平均分配來到,而壞消息在短時間內集中到來。這才是最符合我們的心理需求的。
然而黑天鵝事件正好與我們的心理需求相反。想要追尋正向的黑天鵝事件,那么就意味著可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頻繁的不如意;想要避免負向的黑天鵝事件,就意味著在日常生活中同樣可能遠離小確幸。
進化是一系列僥幸的成功,有好的,但許多是不好的。你只看到了好的,但短期內,哪些對你真正好的并不明顯。
4.認知扭曲
我們在研究歷史經驗的時候,往往會犯下“幸存者偏差”的錯誤。我們不會給失敗者立碑作傳;我們只把所謂的成功者當做研究對象,只關注他們身上的共性,卻忽視了那些焦點之外的失敗者是否也具備同樣的共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位經驗豐富的冒險家可以吹噓自己總有好運相隨,但這其實不過是因為沒有上天庇佑的其他冒險家已經死的死、傷的傷,沒有機會來表現自己了。正如知名社會心理學家卡尼曼所說的那樣:人們冒險通常不是出于自信,而是出于對無知和不確定性的無視。
如果你是一位鐘表修理匠、腦外科醫生或者棋手,注意力集中是一項好品質。但面對不確定性問題時,你最不需要做的就是“集中”。
5.游戲謬誤
很多人在學校里成績優異,出社會后卻一事無成;還有很多人在校期間學習很吃力,后來卻在各方面取得優秀的成就。在這里面,游戲謬誤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
什么是游戲謬誤?簡單來說游戲謬誤就是對理論上的簡化規則與生活中實際出現的復雜規則的混淆。教科書會告訴我們,每次拋硬幣時,出現正面與反面的概率各為50%。但在現實之中,硬幣的新舊、拋硬幣人的手法等等,都會對結果產生重大影響。如果習慣于接受教條,放棄對規則的懷疑,就很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栽跟頭了。
總而言之,黑天鵝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們與生俱來的思維系統。我們更相信確定性的結論,更容易看到經過美化的觀點,更傾向于先有觀點再去尋找支持的論據,更習慣于接受簡化過的規則。只有清楚了這一點,才有了預防黑天鵝現象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