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說,看一個人的為人,就要看他/她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做法。從一個人的為人也可以大約判斷他/她對事情的看法。
那么尤老娘何許人也呢?
第六十四回
尤氏卻知此事不妥,因而極力勸止.無奈賈珍主意已定,素日又是順從慣了的,況且他與二姐本非一母,不便深管。
卻說張華之祖,......因與尤老娘前夫相好,所以將張華與尤二姐指腹為婚......尤老娘又自那家嫁了出來,兩家有十數年音信不通。
這尤老娘是改嫁過一次的,曹公字字皆有涵義,既然是嫁了出來,而沒有亡夫二字,想必前夫在尤老娘嫁出時候還在的,而尤老娘為何嫁出,原因不可考。
賈珍的正妻尤氏之父應該就是尤老娘嫁出的人了,所以尤氏與二姐并非一母。
當然了現在9102年了,大家都講究婚姻自主,尤老娘嫁幾次也說明不了問題。
我們嘗試著多角度看看
賈蓉又戲他老娘道:“放心罷,我父親每日為兩位姨娘操心,要尋兩個又有根基又富貴又年青又俏皮的兩位姨爹,好聘嫁這二位姨娘的.這幾年總沒揀得,可巧前日路上才相準了一個。 "尤老只當真話,忙問是誰家的......。
雖然賈蓉是戲言,然而尤老娘立刻就認真了。尤老娘為什么認真了?我們看看賈蓉說的是什么:
要尋兩個又有根基又富貴又年青又俏皮的兩位姨爹,好聘嫁這二位姨娘的。
當然這個條件,放到現在也沒毛病,誰都希望自己女兒嫁得好不是。
問題是嫁了個又有根基又富貴又年青又俏皮的就一定是嫁的好嗎?
我們來看看尤二姐嫁的賈璉賈二爺是什么情況。
賈璉只顧貪圖二姐美色,聽了賈蓉一篇話, 遂為計出萬全,將現今身上有服,并停妻再娶,嚴父妒妻種種不妥之處,皆置之度外了。
首先賈璉是國孝家孝兩重孝在身的,納妾是禮法不容許的,如果被御史彈劾,至少賈璉以后的前途就毀了。娶二姐也沒有得到父親老婆家人的允許,咳咳,賈赫王熙鳳哪個是好相與的?
那尤老娘知道嗎?
然賈蓉復進城來見他老娘,將他父親之意說了。又添上許多話,說賈璉做人如何好,目今鳳姐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暫且買了房子在外面住著,過個一年半載,只等鳳姐一死,便接了二姨進去做正室.又說他父親此時如何聘,賈璉那邊如何娶, 如何接了你老人家養老,往后三姨也是那邊應了替聘,說得天花亂墜,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說到這里似乎尤老娘是被賈蓉騙了,此處也有尤老娘的的心理活動:
況且素日全虧賈珍周濟,此時又是賈珍作主替聘,而且妝奩不用自己置買,賈璉又是青年公子,比張華勝強十倍。
因為平時都是賈珍周濟尤老娘一家,賈珍作主替聘,尤老娘就省了準備嫁妝錢了。
到得此時,尤老娘別的不提,大約昏庸貪財是跑不掉了。要說昏庸貪財也算不得大毛病的話,下面這句話,卻有些觸目驚心了。
當下四人一處吃酒.尤二姐知局,便邀他母親說:“我怪怕的,媽同我到那邊走走來。”尤老也會意,便真個同他出來只剩小丫頭們。賈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臉,百般輕薄起來。
大伯子私下見小姨子,雖然不妥,然而人多,似乎世人也說不上什么。偏尤二姐知局,偏尤老娘馬上就會意。可見這樣的事情,即使是不經常發生,也是曾經發生過的。以致于二姐和尤老娘心意相通,留尤三姐一個人和賈珍一起“喝酒”。
也就是說尤老娘是默認尤三姐并且以前也默認二姐、三姐以自毀清譽、失去當時女子最重要的名節的方式獲得賈珍的周濟。
倘若這里還不明顯的話,接下來尤三姐拼命折騰賈璉賈珍時候,有這么一句:他母姊二人也十分相勸......
勸什么?自然是勸尤三姐從了賈珍,從此過上吃香喝辣的生活了。
這樣一個昏庸貪財靠女兒的賣皮肉過日子的尤老娘在尤三姐自刎后,是什么樣的呢?
話說尤三姐自盡之后,尤老娘和二姐兒,賈珍,賈璉等俱不勝悲慟,自不必說......
女兒死了且吃香喝辣的籌碼少了一個,傷心是傷心的,傷心一段時間也就過去了。
尤三姐死去,尤老娘尚且和二姐兒們一起傷心;到得尤二姐死去,就只剩賈璉一人傷心了。
所以,親愛的你們,覺得尤老娘后悔嗎?她的女兒們相繼死去,她占多大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