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 星期二
開始閱讀美國作家威爾.施瓦爾貝的《生命最后的讀書會》。
作者的母親身患癌癥,在陪伴診療的過程中,母子倆談論一些看過的好書。
細數并記錄,大概提到100本書。
內容溫馨,不煽情。沒有流淚。
非常欣賞這一家人對生活的認知和對生命的態度。
剛翻閱幾頁,懷疑作者是同性戀,后面的篇章中猜想得到證實。他的妹妹也是同性戀。父母默許并接受,使得他們各自擁有終身伴侶。祝福。
作者的母親是美麗堅強的職業女性的代表,為公益事業做出一生貢獻。愿她在天堂安息。
這本書因為有許多關于閱讀的討論,與眾不同,受人青睞。
謝謝作者的推薦書目。
2017年3月13日? ? 星期一
從省圖書館借來法國布封的《自然史》、《自然史之動物王國》。前者比較學術,深奧乏味。后者有插圖,語言生動,強烈顯示作者對各類動物的喜好。準備給兒子讀。
最好玩的是美國作家詹姆斯.伯克的《雙軌》。作者從某一個歷史事件中挑選兩個人,以他們為起點,各自領著相關聯的人物向前穿梭,在東拉西扯、流言八卦中擊鼓傳花。若干人物、若干時間之后,兩隊的最后兩人又在另一個歷史事件里相遇。
你說有意思不?真是無巧不成書。
作者花費大量時間去研究海量歷史事件中的人物,尋蹤覓跡,抽絲剝繭,以獨特的視角敘述他們的軌跡與發展,驗證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普遍聯系論。
喜歡作者生動活潑的談話口吻,偶爾令人爆笑的評論,還有各類奇聞異事。
本書適合大聲朗讀。讀給兒子聽,他表示很感興趣,雖然聽不懂。
2017年3月16日? ? 星期四
每天朗讀幾篇《雙軌》讓人感覺很棒。
詼諧的語調調侃當時的名流,眾生平等又眾口難調,仿佛在看美劇《生活大爆炸》,忍俊不禁,會心大笑。
俄裔美國作家安.蘭德的《一個人》(原名《頌歌》)剛剛看完,為之著迷,無論是奇巧的構思,還是優美的語言。
最重要的是她的哲學思想——個人主義。她認為不能使個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張的社會就不是理想社會。
她從蘇聯流亡到美國,逃離標榜集體主義的專制壓迫,看清楚人性的自私,以自我為神,放飛自我。
非常有勇氣的女人。喜歡她,還要找她的《源泉》、《阿特拉斯聳聳肩》來看看。
2017年3月16日? ? 下午
小憩之后翻開巴西作家奧古斯托.庫里的《賣夢人》。
作者講究遣詞造句,一語中的,擊中人心。具有文學修養的心理醫生寫起小說來的確引人入勝。
摘抄一段詩文,勸告自殺者的:
請從時間的長河中刪除那個人出生的日子!
請除去那個早上滋潤草坪的露珠!
請讓那個早上不再有愉悅行人的明媚!
請讓煩惱侵占孕育他的那個夜晚!
請贖回那一夜漫天星星的光芒!
讓他的童年時代沒有微笑和恐懼!
讓他的少年時代不再有波折和冒險!
讓他的青年時代不再有夢想和噩夢,
也不再有他的理智和他的瘋狂!
2017年3月21日? ? 星期二
今春沒幾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卻剛讀完如沐春光的《賣夢人》。
其實,這是一本關于勵志、尋找夢想的心理自助書。
這碗雞湯熬得比較濃,比較有特色。
對于爬過一點山走過一點路的人來說,本書自有其存在的意義。
賣夢人賣的不是夢,而是有價值的理想,有厚度的思想。
作者在致謝詞里說,最大的賣夢人是教育工作者。
書中幾個觀點特別觸動我:
1、無疆界人類;
2、弱者殺死敵人的身體,強者消滅他們在自己心中的意義;
3、男人比女人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