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紹興城培訓一周,趁夜晚休息時去魯迅故里走走。
魯迅故里由魯迅祖居、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三味書屋等景點組成。魯迅祖居,其實和魯迅沒有直接關系,這是魯迅祖上的房子,在魯迅還沒出生時就已經不屬于周家了。但是參觀此宅可以了解紹興民居特色,也是可以的。
魯迅故居呢,是值得好好游走一番的。這是魯迅少年時居住的地方,留有他許多影子。其中最可看的,應是百草園,只是現在沒有多少雜草了,菜畦也很整齊,還種滿了南瓜,不過,矮矮的泥墻還在,圓滑的石井還在,高高的皂莢樹也還在,和課文相印證,可以感受少年魯迅的快樂。只是游人極少,夜色下的百草園略顯寂寞。
魯迅紀念館和三味書屋的游客還算多的。在紀念館,人們就算是走馬觀花,也大致可以了解魯迅的生平和主要成就。只是紀念館門口的藤野先生太孤獨了,匆匆而來的人們很少停下來看一看這位異國先生。三味書屋呢,大家都來看那個“早”字,特別是帶孩子來的人們,更是要拍照留念,并以魯迅的“早”來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整個魯迅故里逛下來,除了三味書屋的“早”字,其他大多是孤獨寂寞的。或許是因為他的作品太過生拗,也或許是因為他被人為地立于神壇,距離太過遙遠,普通人只好敬而遠之。你想,陸游和唐琬的愛情故事,不管是下里巴人還是文人雅客,都會有動于衷的,但是魯迅的文章呢,下里巴人自然理解不了,就是文人雅客,也要費一番思索。
其實,他的《野草》,他的《朝花夕拾》,他的《彷徨》,也都是些溫情的文字,哪個不能打動人心呢?還有他的情感生活,他的朱安,他的許廣平,他的“俯首甘為孺子牛”,也是普通的一個男人啊,可甜可鹽,有愛有恨。
只是人們把他樹立在神壇上,便難以親近了。話說魯迅的孫子周令飛,娶了臺灣女生為妻,當時還費了一番周折,不過最終還是團圓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定居臺灣,并在1985年生了個女兒叫做周璟馨。周璟馨參加了臺灣的綜藝節目,以其魯迅先生的曾孫女而成為網紅,然而她自己卻是一臉懵。畢竟在臺灣,她太爺爺的名氣并不如在大陸一般,但是卻是最真實的、神壇之下的魯迅。
或許惟其如此,魯迅才不會孤獨。我們可以在他的百草園感受他童年的樂趣,可以在他的三味書屋感受我們讀書時的辛苦,可以在他變幻多端的文章里感受他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