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似乎總有不少這樣的人,質疑一切成功,懷疑一切美好。
“他事業成功,還不是因為有個有錢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這次升職是她,不就是長得漂亮點,沒潛規則,打死我都不信!”
“他竟然進了重點中學,不知道塞了多少錢。”
……
不禁想起前段時間微博上很火的一段話:你相信潛規則,就會發現無數潛規則。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無數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會發現努力真有回報。你相信美好,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好。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的內心“選擇”看到的樣子。不可否認的是,你選擇的這些所看見或相信的,正是你的命運。
你相信什么,你就是什么命運
在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愛酗酒的父親養了一對雙胞胎兄弟,他們在同一天出生,同一個家庭長大,也在28歲的同一天,登上了美國著名的報紙。
哥哥登上報紙的理由,是他當選了那一屆最年輕的國會參議員,將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弟弟登上報紙的理由,則是他參與搶劫了一家銀行,并殺了人,被判了無期徒刑。
一位記者采訪哥哥,問他:「是什么促成了你今日的成功?」這個哥哥回答說:我有一個那樣的父親,每天回家之后都會給我一頓毒打。在那種家庭環境里,我除了出人頭地別無選擇。
弟弟也接受了采訪,他無辜地說:我父親酗酒,每天回家都會把我暴打一頓,我的身體和心靈滿是傷痕。在那樣的家庭環境里,我別無選擇,誰讓我有一個那樣失敗的父親呢?
兩種不同的信念,決定了兩種不同的人生。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心里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會導致主體從客體中去佐證。
前兩年很火的《人民的名義》里,有兩個人的命運非常值得關注。一個是祁同偉,他信奉這樣的話:
“吃不飽飯的孩子,沒有資格去談戀愛。”
“能改變命運的不是知識,而是權力。”
“英雄在權力面前是什么呀?工具。”
他信奉這樣的規則,人生是“利我主義”,凡有利我的我去做,不利我則毀之,一生都努力按照這樣的規則行事,最后迎來的結果是“飲彈自盡”。
而反觀另一個人易學習。他信奉的是這樣的話:
“從來不缺聰明人,但是缺實干的人。”
“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
他信奉這樣的規則,一心埋頭苦干,真心想為老百姓做事,一生都努力按照這樣的規則行事,雖然經歷曲折,但最后做了呂州代市長。
凡是喜歡往“下三濫”想的人,最后幾乎都命運多舛不堪,難以脫離社會底層。而相信奮斗和公平的人,最后大多都能在自己領域取得成功,活得快樂自信。
相信的背后是你的見識和格局
人民日報副總編盧新寧,受母校之邀,回北大做了一個演講。演講中,她說了一段發自肺腑的話:“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再相信。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于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于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于媚骨……”
這不是唱高調,而是真心話。“懷疑一切往往就會失去一切。”
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因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開始。
小時候最容易相信,但很快會被教育輕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為,是一種單純的、幼稚的、沒有見識的行為。似乎人越長大,局限性越多,人們只會把自己周圍看到的奉為生活法則,只能看到自己能到達的地方,而看不到遠地方的廣闊天地。
但真正有見識的人,走出自己的小世界,他們看到這世上有那么多與己不同的人和生活,他們有無數多彩的人生,和絢麗的夢想。他們相信,這世上有人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而不輕易下判斷做定論,不把'怎么可能?'掛在嘴邊。
從輕易相信到凡事質疑,里面包含著理性之光,然后,從凡事不信到再次愿意相信,背后是見識和格局。
卡夫卡說,“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時刻的合理的內在聯系,相信生活作為整體將永遠繼續下去,相信最近的東西和最遠的東西。”
決定你層次的是你內心所相信的東西
心理學家麥基在《可怕的錯覺》中提出了一個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讓自己在現實中搜尋印證,然后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
若是憤怒、仇恨或是懷疑時,我們又會不斷尋找材料來強化自己的臆想,在偏執于憤怒、仇恨的情緒里,讓暫時壓抑的情緒感得以宣泄。”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所想的那樣,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
今天以“核心技術”為本的民族企業華為,曾在最艱難的時刻,已經到了給員工打白條發工資的地步。
其實,當時任正非本有機會去做那些來錢快、利潤高的項目,但任正非一心就是要搞研發,無論情況多么危險,他都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隨后他將寶全部押在了新項目“C&C08”數字交換機上。
當時華為負責研發的李一男說:“這一次,真的是傾公司全部資產了,成敗在此一舉。”
1994年8月,“萬門C&C08機”終于順利推出,之后橫掃中國電信市場。華為借此機會終于擺脫困境步入正軌。并在之后的日子里,穩步成長,才有今天的成績。
一心一意研發,研發,再研發,這是華為立足于當下的根本。
任正非因為相信團隊能夠研發成果,所以成就了今天的華為;郭德綱因為相信岳云鵬能夠扛起大梁,所以成就了今天的德云社和“小岳岳”;馬云因為相信自己一定能創業成功,所以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俞敏洪因為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教育,所以成就了今天的新東方。
這個世界就如麥基所說:一個人相信什么,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么。
真正能代表你水平的、展示你的生命層次的東西,不是金錢,也不是名利,真正決定你層次的就是你內心所相信看見的東西。
人人命運不同,選擇信是一種命運,不相信也是一種命運。
曾有記者問劉嘉玲,如何看待自己在影視界的地位?她回答說:“我成功的走出了一條,屬于劉嘉玲的道路。因為我始終相信自己。”
的確,每一次相信,都是給自己力量。守住心里那份光與熱,那樣的你即便會被烏云籠罩,但身體里會擁有一把利劍,不需期盼烏云的散去,它們早晚會被你刺穿。看不到太陽,我們就成為太陽,成不了太陽,我們就追著太陽。
當你始終相信時,眼前短暫的困難都將是一種磨練,你始終有力量,沒有絲毫懼怕。希望我們每個人也能走好屬于自己的道路。即便路途遙遠,也要善待自己,始終相信,最終一定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