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讀,《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這本書的第八章,這一章的標題為“成熟不是心態變老,是淚在打轉還能微笑”。
第一個小標題:不在意才能不生氣
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完美的人,我們不論與誰交往,都不可能要求對方,事事都能做到讓我們滿意。
氣量小的人,往往不能容忍比自己優秀的人,也容忍不了和自己意見存在分歧的人,時間長了,交往的圈子就變得非常狹小,自己的人生境界自然就難以提升。
其實細細品味人生,則會明白,看似為難的事情也很容易就地解決,即使面對惡意中傷或嘲諷,也應該寬以待人,生氣不如消氣。
曾任美國總統的福特,在一次廣播記者協會年會上和切維.蔡斯同臺表演過節目,節目開始蔡斯先出場。當樂隊奏起,“向總統致敬”的樂曲時,他“絆”了一腳,跌倒在歌舞廳的地板上,從一端滑到另一端,頭部摔倒到講臺上,此時每個到場的人都捧腹大笑,福特也跟著笑了。
當輪到福特出場時,蔡斯站了起來,佯裝被餐桌布纏住了,弄的碟子和銀餐具紛紛落地,蔡斯裝出要把演講稿放在樂隊指揮臺上,可一不留心稿紙掉了,撒得滿地都是,眾人哄堂大笑。福特卻滿不在乎的說道,“蔡斯先生,你是個非常非常滑稽的演員”。
面對嘲諷最忌諱的做法是勃然大怒,大罵一通,其結果只會讓嘲笑之聲越來越大,要讓嘲笑自然平息,最好的辦法是一笑了之。
一個滿懷目標的人,不會是考慮別人的想法,而是有風度的接受一切非難與嘲笑。偉大的心靈都是海底之下的暗流,唯有小丑式的人物,才會像一只煩人的青蛙一樣整天甜噪不休。
第二個小標題是:不怕起點低,就怕境界低。
威廉.奧斯拉是一個重點醫科大學畢業的應屆生,他對將來充滿了困惑,他每時每刻都在苦惱,因為他覺得像自己這樣學醫專業的人,全國有成千上萬,而且現在的競爭如此殘酷,究竟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哪里呢?
最后他沒有如愿以償的被當地著名的醫院錄用,而是到了一家效益不怎么好的醫院。可是真正成為一名醫生后,他才明白,最重要的他是一名醫生,而不是在一家什么樣的醫院,因為醫生在哪里都是救死扶傷,從那時起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成績,醫院可以不出色,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平凡,但他一定要盡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就是他對待工作的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讓他踏踏實實的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經過這樣長期的積累,他的醫術越來越高明,后來他成為業內十分著名的醫生,還創立了世界馳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他說“其實我很平凡,但我總是腳踏實地的在干,從一個小醫生開始,我就把醫學當成了我畢生的事業,哪怕我現在還是一名小醫生,我也為我的職業感到自豪”。
不同的態度導致了不同的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決定了高標準的人生,而且態度不僅和工作相關,對人的一生來說,它具有更寬廣的意義。
有一位古代哲人說過:
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積極的態度是一種狀態,同時擁有積極態度的人,工作時也會顯得有干勁,把握好你的態度,因為自己最終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態度。
標題三,別讓“我不能”,限制了人生的可能
生命本身是短暫的,但是為什么有的人過得豐富多彩,充滿朝氣和進取精神,有的人卻生活的枯燥無味,沒有一點風光和活力,生活也許是一支笛、一面鑼,吹之有聲,敲之有音,全看你是不是積極的去吹去敲,去創造自己生活的節奏和旋律。
有人說“我不會吹,不會敲怎么辦?積極的人會告訴你,不吹白不吹,不敲白不敲。消極等待只能浪費生命。”
是的,活在世上何必等待,何必懶惰。等待等于自殺,懶惰也并不能延長生命的1分1秒。
英國作家夏洛蒂很小就認定自己會成為偉大的作家,中學畢業后她開始向成為偉大作家的道路努力,當他向父親透露這一想法時,父親卻說:寫作這條路太難走了,你還是安心教書吧。
她給當時的桂冠詩人羅伯特.騷賽寫信,兩個多月后,她日夜盼望的回信來了,信中說,文學領域有很大的風險,你那習慣性的遐想可能會讓你思緒混亂,這個職業對你并不合適。
但是夏洛蒂對自己在文學方面的才華太自信了,不管有多少人在文壇上掙扎,她堅信自己在文學創作上一定能成功,她先后寫出了長篇小說,《教師》《簡.愛》,終于成了公認的著名作家。
人生在世,要與無數的“不可能”遭遇,若一味膽怯、退宿,你就永遠無法戰勝“不可能”,自卑的人心理上會產生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我不行”“我不能”是他們常用的口頭禪。
事實上,有些人將自己限定在一個“不可能”的套子里,只不過這個套子是他們自己設定的,他們都在說明世界所給他們的一切,使他們無法擺脫現有的困境。
如果以前你是個擁有消極心態的人,那么從今天起試著用另一種情緒看待人生,你會得到前所未有的喜悅,因為你發現換一種態度之后,你的潛能被大大的激發出來了,連你自己都吃驚于自己的進步,自然界其實就是這樣,在困難面前你弱他就強,超越心理的界限擺脫消極情緒的說服,你就會達到更高的頂點。
我在來簡書平臺之前,也曾參加過讀書寫作訓練班,對于學寫作我也在心里問過自已,就自己肚子里的微量墨水,寫出來的文章有人看嗎?想成為作家是“不可能”的。可另外一個聲音又說:你應該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我不行”變成“我行”,試試看吧!
果然,在我的身上發現了驚喜。我發現了,擁有積極的態度,無論現在的生活怎么樣,只要你的態度良好,幸福就會來敲門,我們無法選擇命運給我們的安排,從出生那一天開始,在或貧窮或富貴的環境中成長,沒得選擇;天生的或聰慧過人或愚鈍難教化,沒得選擇;一生中更可能是富貴榮華,平步青云或平淡無奇或坎坷起落不平,沒的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和接受命運的態度。
既然冥冥之中命運已安排了我們有這樣或那樣的人生際遇,又何必為那些難以扭轉的東西或喜或悲呢,既然已注定一切難遂心愿,又何苦在做自我的折磨呢,讓自己的心態變得陽光。
今天,跟你的玻璃心告個別吧
印度有一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心態,收獲命運”。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也無力改變所處的環境,但人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和心態,起點可以影響結果,但不會最終決定結果,決定結果的是我們自己。
《時間簡史一一從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在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科普著作,它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全身只有右手的三個手指能動,后來又喪失了語言能力。醫生斷言他只能再活兩年半,而他沒有被致命的挑戰嚇到,以他的執著和堅是粉碎了醫生的預言。
霍金是一位劃時代的英雄,他的偉大在于性格的偉大,剛毅的性格是他藐視身體的痛苦,對夢想成功和影響力的執著追求,使他擁有巨大的勇氣和意志力,敢于挑戰,頑強拼搏的人,也就能戰無不勝,而世界屬于一往無情的人。
霍金身體的缺陷是無法改變的命運,但事業的成功是由自己創造的,一個堅強、勇敢、自信、寬容、謙虛的人,比起一個怯懦、自卑、自私、自大的人,成功的機遇和可能要大得多。
可見成功與否是由自己決定的,由心態決定的。
這一章認真讀下來后,知道了擁有良好的心態,終能收獲自己有影響力的命運,而一個人的成熟并不是心態變老了,而是能做到是淚在打轉還能微笑,如何能做得這一點,必須多讀書,多實踐。
好心態,決定好命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兒,感謝您的關注,感謝您的閱讀,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