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實踐】
這是2018年2月8日崔律“時間記錄app”系列第4講的課后實踐。
實踐事項(Do):繼續調整你的類別(大類+小類)。
<實踐日志(記錄)>
1.我的實踐:根據自己的情況合并生命之花/九宮格的領域,最終實踐結果如下:
1)群組(大類)1是健康生活,合并了身體健康和個人生活兩大領域,包括睡眠、運動、日常(一日三餐、洗漱洗澡洗衣服、家務、購物、交通等);
2)群組(大類)2是價值領域,合并了工作事業、財務理財、學習成長和自我實現四大領域,包括工作、知識管理、自我管理;
3)群組(大類)3是關系,合并了人際社群和家庭兩大領域,小類命名為人際社群、家人親戚;
4)群組(大類)4是休閑娛樂,包括旅游戶外、上網等類別。
2.實踐中的亮點:昨天課上崔律介紹了“突發/偶爾的,設置兜底類別;漏記的設置“漏記”類別”。我的方法是工作、日常、自我管理都帶有兜底的功能。
3.我的收獲:通過崔律課程的學習,明確了時間記錄的目的,一是積極方向、刻意練習、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二是發現&改善時間黑洞。是不是還會有其他更多的目的呢?好奇和期待。我最開始使用時間記錄APP是抱著發現和改善自己的時間黑洞的想法的,雖然剛開始就知道自己最大的時間黑洞是看網絡小說,但是當時并不清楚每天、每周、每月會看多久的網絡小說,通過記錄我才知道無意識中我浪費了多少時間。然后才有了想要改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的想法,才有了朝積極方向努力的想法。
4.我的疑問(如有) :細分領域太多會不會導致自己在選擇類別時需要花時間,不如直接分大類省事?細分類別太多統計的時候是不是不夠清晰?
5.其他想說的話(如有):謝謝崔律在時間管理方面的連續性課程。
6.思考題:有哪些方法能讓自己及時做好時間記錄(諸如,做到不遺漏、不忘記等)?1)隨身攜帶手機;2)在辦公桌、家里的各處貼提醒:“別忘了記錄時間哦!”3)養成習慣:剛開始一周每時每刻提醒自己,養成習慣就好了;4)提前想好特殊情況處理方法:萬一不能用手機、不方便記錄,可以先記在筆記本上,回頭再補充;5)對自己寬容一點,即使剛開始沒有辦法及時作好記錄,也不要苛求自己,慢慢來,這是一個長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