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總喜歡翻看抽屜里的老照片,那時對歲月沒什么概念,只覺得黑白照片里的人跟現實中的父母相去甚遠,直到自己結婚生子,再回看那些老照片才明白歲月無情,而那些定格的照片正是父母的青春。
照片里父親手持折扇走在鄉間路上,完全是小鮮肉一枚,我想他那時一定也是翩翩少年。母親呢,扎兩個麻花辮,明眸皓齒,笑的溫婉可愛。
母親曾親口對我說過是怎么嫁給父親的。
父親年少時不善言辭,只顧埋頭苦學,想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母親和父親在復讀的時候同班,那時母親一度以為父親是個脾氣不好的,也沒說過幾句話。而后一年的時光,母親漸漸被這個沉默的男孩吸引,他從不會欺負女同學,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卻從來不焦躁,好像外界的紛擾跟他無關,他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母親那時即便對父親有好感,卻礙于那個年代的風氣從沒有對父親表達過,只把這欣賞寫進了日記里。
直到多年后母親已經參加工作成為一名教師,才聽另一個女同學說起,父親曾給這位女同學寫過情書遭到了拒絕,母親覺得自己和父親更不可能了,因為那位女同學跟母親的性格完全相反,原來父親喜歡活潑開朗的性格,而母親性格內向也不夠勇敢。
一切都是緣分使然,父親畢業后發揮失常沒能考上大學,也成為了一名教師,雖不在同一個學校,也多少聽說過彼此。
那時相親還很普遍,母親的一個堂叔也是母親學校的校長,聽說這男青年還不錯是個值得托付的人,就托人想要把母親介紹給父親,母親當然欣然答應,至于父親我并沒問過他為什么答應娶母親,三十多年的時光不管當初是怎么在一起的,雖然父親不善表達,但我想父親一定也是愛母親的,他曾說電視里的愛情劇目只是幻想,因為婚姻里不只有浪漫還有真實的日子,踏踏實實過日子才能使婚姻長久。
我知道母親本是個浪漫的人,卻偏偏喜歡了父親這樣不善言辭的人,有時候愛很神奇說不清為什么就是喜歡,也說不清為什么是這個人相伴一生。
母親陪父親走過半生,這其中不乏困苦,但母親從沒有抱怨過,而是樂觀的陪在父親身邊,有時還會寬慰父親。
那時的貧窮是真的面不夠吃,母親就從娘家接濟,父親也一度辭去教師的工作,賣過涼菜,跑過業務,種過園子,端過鐵水,這其中的心酸困苦不是寥寥幾筆就能表達的,后來父親用多年積攢的錢買了拖拉機,農忙時用來掙錢,日子漸漸好起來;母親在這些貧窮的日子里也賣些糖果小食補貼家用,日子雖困苦倒也幸福。后來父親重新去學校教書,兩人同在一個學校工作,如今母親退休,偶爾會幫我來照顧孩子,父親也會主動和母親視頻問及身體。
父母那一代的愛情也許沒有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語,沒有浪漫的山盟海誓,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但卻細水長流,愛雖無言,卻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