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上了幼兒園第一個學期,那是生病的高峰期,通常一個班級都是輪流著生病來著,這批好了,那批又病了,老師頭疼,家長更頭疼。
我的大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是時常生病,記得第一次發燒,一摸額頭很燙,立馬打電話,急召家里人回來,要求馬上去兒童醫院,于是尿不濕,奶粉,食品,衣物,帶著大包小包立馬去了,到了那里,人山人海,哪都是排著長龍的隊伍,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伍,看了不到三分鐘,就被打發出來了,于是拿藥,掛水,一天下來筋疲力盡。
后來這樣的情況也發生了好幾次,但發現醫院去的越多,體質越差,越容易生病。
于是,再后來生病,就想著不能再這樣慌慌張張的,一生病就往醫院跑了,得自己分析原因,比如發燒了,是不是著涼了,是不是積食了,是不是感染了病毒。
其實最了解自己寶寶的還是媽媽,到了醫院只會千篇一律的驗血,查體溫,拿藥,掛水,所有用的藥都千篇一律,掛水跟喝水似的。
后來想想,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精力會耗盡,因為晚上要照顧生病的寶寶,白天還要同時還要完成很多的工作任務。
于是我利用業余時間開始自學中醫,開始的時候,家人不太能接受,覺得醫學院的學生要用5年的時間才能大學畢業,而我現在自學能學個皮毛已經不錯了,還想運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簡直不可思議,風險太大了。
雖然我也考慮了風險,但是只要我辯證準確,而且劑量和藥性剛開始都用的比較輕的話,應該問題不大。
發燒小孩子是最常見的,生石膏大米粥是我用的最多的方子,這適用于寒癥引起的發燒,只要一次喝下去基本就能退燒了,是不是很神奇,本來抗生素都要連打三天才能退掉的,一劑中藥就能解決了。
我的小女兒已經三周歲多了,她是最得益的,到目前為止還沒去過醫院。很多問題都是自己解決的。
我希望家長們小孩生病了,不要慌,不要立即去醫院,適當的延遲做決策,可以分析下病因,可以自己百度下癥狀,可以試著查找下我們幾千年來很多名醫留下來的很多有名的良方,當時的人不都是這么過來的嗎?怎么到現在一點小問題去個醫院就得花個幾千。關鍵還要耗費很多精力。
哈哈,今天寫的可能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