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能力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自我覺察。而在實際生活中,元認知能力還能在自我控制方面提供強大的指導,可以說,元認知能力就是覺察力和自控力的組合。從實用角度講,元認知能力可以被重新定義為:自我審視、主動控制,防止被潛意識左右的能力。
我們天然是被潛意識左右的,哪怕我們以為自己的很多行為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其實背后極可能依然是被本能驅動。
理智腦的戰斗力是一點點增強起來的。
它的戰斗力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側重學習、理解、記憶、運算的認知能力,即我們在校學習時主要鍛煉的部分,另一方面則是側重觀察、反思、判斷、選擇的元認知能力。
大部分人的情況是在學校里被迫集中鍛煉了認知能力,但對元認知能力的鍛煉卻很少涉及。
但是一個人想要比一般人走得更快更遠,就一定要主動、刻意鍛煉自己的元認知能力,讓理智腦更多地參與大腦的決策,如此才能真正掌握自己命運之船的風帆。
元認知能力強的人能夠主動控制注意力,不會被隨機、有趣的娛樂信息隨意支配;遇到各種突發事件或是面對亂七八糟的外界事務,他們會花幾秒時間去思考這事值不值得關注。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一些短視頻APP看得根本停不下來就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在各種視頻不斷跳轉的過程中完全被本能和情緒劫持,理智腦完全沒有主動啟動的機會。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只需要暫停幾秒,讓理智腦擁有審視和反思的時間。
每當遇到需要選擇的情況時,我們要是能先停留幾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腦,啟用元認知來審視當前的思維,然后做出不一樣的選擇。總之,我們要多加練習,一定在要選擇節點上多花“元時間”。
“元時間”是作者自創的概念。元時間通常分布在“選擇的節點”上,比如一件事情、一個階段或一天開始或結束時。
善用這些時間會極大程度地優化后續時間的質量。換句話說,所有面臨選擇的時間節點,都可以被稱作“元時間”。
如果不在這些選擇的節點想清楚,我們就會陷入模糊狀態,而模糊是潛意識的領地,它會使我們產生本能的反應——娛樂。
所以,基本的應對策略便是:在選擇的節點審視自己的第一反應,并產生清晰明確的主張。
綜上所述,要想脫離本能的掌控,自己成為思維舵手有3種方法。
1、針對當下的時間,保持覺知,審視第一反應,產生明確的主張;
2、針對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時刻明確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3、針對長遠的目標,保持思考,想清楚長遠意義和內在動機。
元認知能力強的人就是這樣:無論是當下的注意力、當天的日程安排,還是長期的人生目標,他們都力求想清楚意義、進行自我審視和主動控制,而不是隨波逐流。